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57节 风云涌动 5
如果不深入苏联腹地,不打得远一点,自然无法掠夺苏联的工业设备。苏联是一个工业大国,我国想要快速地发展我国工业,掠夺苏联的工业是必须的。”

“还有第三个分歧。”徐永昌说道,“如果苏联当局真的会屈服于我们的外交‘讹诈’,割让大片土地给我们,换来我们不联合德国对他们进行前后夹击,那么,我们是否真的还要继续参战?我们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掠夺苏联的大片土地么?既然在谈判桌上兵不血刃地达成目的,又何必大动干戈?说难听点,我们也是色厉内荏,因为我们国力不足。倘若苏联真的割地求和,并且割出极大的土地,彻底地喂饱了我们,我们又何必蹚这遭浑水?及早地从苏联战争这个大泥潭里抽出身,岂不是明智之举?至于德国的反应,其实并不可惧。假如战争中后期,德国快要获胜了,我们再对苏联乘火打劫,一方面可以得到更多,一方面也敷衍了德国,履行了我们的职责,没有对德国‘言而无信’,德国虽然心知肚明,但毕竟打赢了战争,也不会跟我们‘太过于计较’,假如战争以德国失败而告终,那德国对我们的报复就更是无从谈起,甚至,山穷水尽的德国还不得不继续依赖我们以图谋东山再起,苏联方面,即便苏联赢得战争,也必然是元气大伤,想对我们进行秋后算账更是做梦,苏联忙着打仗,我们则励精图治,具备打一场自卫战争的实力,苏联不得不忌惮我们,苏联战争之后,苏联国力大损,我们国力大增,又何惧苏联呢?”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道,“这么做的话,还有额外好处,那就是趁机对日本展开全面反攻。日本陆军已经二次裁军,实力大不如我国陆军,此时下手,机会正好!虽然我们打不到日本本土,也难以收复台湾,但光复台湾以外的所有沦陷区以及拿下朝鲜半岛都是大有可能的。说到底,我们即便真跟德国一条路走下去,我们也不能报复日本,毕竟德国也没有强大的水面舰队可让我们登陆日本本土。”

“根据杨杰从莫斯科发来的报告。”白崇禧说道,“苏联高层态度强硬,断然拒绝了我们提出的‘中苏平分北亚和中亚’的要求。”

陈诚反驳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见到棺材。一旦德国攻打苏联,苏联撑不住,自然就会见到棺材掉泪了,到时候,苏联当局很有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割让一大片土地给我们。”

蒋纬国听得默然不语。从本心出发,蒋纬国对希特勒很有好感,对德国也十分的亲近,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别说出卖希特勒了,出卖蒋介石的事他都干得出来,因为国家利益至上。

白崇禧看了看众人:“根据联盟国条约,德国进攻苏联后三个月内,我国也要对苏联展开全面攻击。这三个月其实很宝贵、很重要,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外交上勒索苏联、麻痹苏联,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不动声色地观战。如果德军进展神速、胜算极大,我们没有理由不跟德国一起参战,如果德军进展缓慢、胜算不明,我们就要从长计议了。”

除了蒋纬国,其余人都点头表示赞同,蒋介石也微微点头。

蒋纬国心知肚明,此时的二战跟原先历史上的二战已经截然不同了,原先历史的二战,德军第一个战争舞台是波兰战场,眼下的二战,德军第一个战争舞台就是苏联。所以,苏联战争还未爆发,并没有实战过的德军的战斗力究竟怎么样?蒋介石等人其实都不清楚,甚至感到心里没底,他们完全不知道德苏战争爆发后德军究竟是所向披靡还是裹足不前。蒋纬国则清楚得很,在原先历史上,德军一个月灭亡波兰,一天拿下丹麦,两个月占领挪威,五天迫降荷兰,两星期干掉比利时,两个半月打败法国,苏德战争爆发后前几个月内更加是掠地千里、无坚不摧,闪电战震惊世界。不过眼下,德国的战争机器还没有真正“见血”,德军还没有真正地打第一场仗,所以包括蒋介石在内,各国高层都对德军的战斗力存在很大怀疑,基本上是低估。至于闪电战,南京军已经打过了,但最大规模也是几百辆坦克和装甲车的“中小型闪击战”,德军的本钱要远远地超过南京军,一出手将会是几千辆坦克和装甲车,所以,闪击战此时还是“战术手段”,不是“战略手段”。蒋介石等人此时对德军的战斗力并不是特别有信心,不太认为德国一旦跟苏联开战后就会摧朽拉枯、犁庭扫穴,就连希特勒,此时都不知道他的军队的强大程度。

此时的中国高层们,通过远东战争,都看清了苏联军队的真正实力(存在一定的低估和偏见),同时也承认德军战斗力是强大的,所以认为德国一旦进攻苏联,德军会取得很大战果,但很难认为德军会“掠地千里、势如破竹”,说到底,德军还未通过实战来证明自身,证明大规模的闪电战是何等的迅猛强劲,何应钦、陈诚等人的战争理念当然也是不够先进的。何应钦等人认为:德军一旦攻击苏联,是会取得大量战果,但十有八九会在东欧跟苏军陷入拉锯战、持久战、消耗战,不可能会速战速决地打垮苏联。因此,他们对中国参加苏联战争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和担忧。毕竟,上次世界大战期间,百万德军跟百万英法联军在西欧战场厮杀了几年都难解难分,因此包括中国高层在内的大部分列强高层都潜移默化地认为接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模式很有可能还


状态提示:第457节 风云涌动 5--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