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57节 风云涌动 5
风险非常小,如此有利,我们岂能畏手畏脚?”

“陈部长,我们是不能高估敌人,但也不能低估敌人啊!”徐永昌说道,“根据情报...”他神色十分凝重,“远东战争结束后,苏联当局深感其国防安全已经急剧恶化,因此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军,保守估计,苏军现有兵力已猛增至400万以上,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苏联有1.9亿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不容小觑啊!真打起来,苏联组建1000万正规军和民兵都是不成问题的。”

陈诚不以为然:“人数虽多,但都是滥竽充数而已!精锐又有多少?淝水之战,东晋八万精兵就把号称投鞭断流的前秦八十万大军杀得一败涂地!把话说回来,我国人口是苏联两倍多,加上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人口,不下六亿,是苏联的三倍!比人?笑话,全世界就我们中国人最多!我们何惧之有?”

徐永昌摇摇头:“是,我们、联盟国的人口确实大大地超过苏联,但是,我们此时的处境就跟当初中日战争时的日本一样,当初,我们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抵抗日本,而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则没必要也倾家荡产、不惜血本,眼下,苏联会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抵抗我们,我们难道倾家荡产、不惜血本地侵略苏联?苏联当局逼急了,可以让苏联民众拿刀枪棍棒上战场,我们做得到吗?我们能建立比苏联更多的军队,但是,我们养不起啊。我国的工业、经济都大不如苏联。我们已经计算过,假如参加苏联战争,我国出动100万军队的话,倘若没有意外,以我国军工业现有能力以及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底,这100万军队所需弹药,后方只能供应四个月左右,粮食不成问题,汽油更是少得只能供应两个月左右。我们实在是穷啊!前三四个月,部队可以放开手脚大打,但接下来,部队在后勤供应上就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了。底子薄、后劲弱,是我军最大的软肋,这是我国的工业和经济所决定的。”

陈诚顿时不说话了。

蒋纬国听得心里很感慨,是的,这就是中国军队的困境,开战后,起初可以势头凶猛,因为仓库里囤积了很多物资,但打一阵子后,马上就没力气了,因为仓库里的物资消耗完了,后方生产又跟不上,就这么简单。蒋纬国想起了原先历史上的“关特演计划”,即“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德苏战争爆发后,日军跃跃欲试准备参战,参战日军自然是关东军,但根据日军总部的估算,日军跟着德军一起打苏联起码要投入25个师团、五六十万兵力,但日军根本拿不出这个家底,因为在战略物资上,关东军当时拥有的弹药只够这些部队两个月消耗,粮食只够四个月消耗,汽油只够三个月消耗,如果日军强行进攻苏联,就不得不从日本本土以及中国战场抽调走大批部队和大量物资,当时,日军迟迟无法彻底武力打垮中国,对国民政府的诱降也没有结果,还跟美英法交恶,遭到美英法的经济制裁,因此,日军如果真参加苏联战争,一来陷入两线作战,陆军既要打中国又要打苏联,军力显然很不足,需要从中国战场上抽调部队,可能导致本已经被日军打得只有招架之力的中国军队展开反扑,从而顾此失彼,二来日本当时已经极度缺油,打苏联的话,会让日本本土的石油储备彻底地耗尽枯竭,打苏联也无法让日本迅速获得大量石油(苏联当时被开采着的油田主要在高加索地区和西伯利亚西部边缘地区,距离中国东北非常遥远,日军的石油储备很难维持日军从东北一路打到差不多一万公里外的乌拉尔山),所以,日军没有北上,选择南下,因此,日军没有北上跟德国一起打苏联而是南下招惹美国是有着必然原因的,并非日军在诺门罕战役中被苏军“打怕了”所以不敢对苏联动手。

“难道要跟原先历史上的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一样么?”蒋纬国心里暗暗想道。那场朝鲜战争,美国虽然下了极大力气参战,但确实没有使出全力,而并没有以国家名义参战的新中国则是“拼出老命、豁出老本”参战的,结果,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还是因为后勤保障严重不足而陷入弹药、粮食、医药、被服的极大短缺中,不得不“一把炒面一把雪”,反观美军,则是香烟咖啡巧克力一应俱全。这就是国力的巨大差距。

白崇禧说道:“对苏联作战,我们有两个很大的分歧路线。一是重兵攻击,二是精兵攻击。重兵,就是投入我们能投入的最多的部队,也就是100万兵力,力求在战争中迅速地获得大片占领区,在这场战争中能得到更多;精兵,就是投入一半兵力,比如50万,这样,部队的‘持续作战时间’会延长一倍,但无法形成强大的攻势,只能在开战初期迅速地攻占几个重要的地方,然后急急忙忙地转入防御。前者收益大,但风险高,如果战事陷入持久中,我们会全面被动,后者很保险,但收益减半,也有些小家子气,无法深入苏联腹地攻城略地,只能拿下中苏边界的一些地方,到时候,战争胜利了,德国人肯定不会分给我们太多的利益,因为我们贡献小嘛,自然没有索要好处的底气。”

“不止如此。”蒋纬国补充道,“我们需要苏联的工业设备,需要苏联的机器,苏联的工业区主要在东欧,德国动手后,苏联肯定将其工业区向东迁移,但不可能迁到北亚腹地,只会迁到乌拉尔山脉一带,我们


状态提示:第457节 风云涌动 5--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