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良缘鸭定>第48章 周氏归省

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是风俗。每年这一顿,都是魏氏亲自做的。她得把包着花生做了特别记号的饺子,放到指定的人碗里,比如杜世城、二金、三金。

乡人经过繁复劳累的忙年,现在到了享受的时候。家家户户过年期间都是吃吃玩玩,串亲访友,听唱戏看划旱船。

清河县是离江陵城最近的县城,而杜家沟是离清河县最近的村庄。此处有山有水,土地肥沃,是十里八乡生活富裕的村子。所以无论戏班子还是杂耍艺人都愿意到杜家沟来表演挣钱。

碾谷场上,临时搭了个大大的戏台。

悠扬婉转的丝竹弦乐声中,两个长相秀美的花旦和小生,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得缠绵悱恻。

刚刚唱罢退场,又上来一群穿红着绿,脸上涂着红白蓝黑的油彩,背后插着旗帜的花脸,在锣鼓铙钹声中铿铿锵锵耍了一回花枪。

后来出场一个老旦,踱来踱去,在二胡声里,喋喋不休地唱,偏她的唱词让人一句也听不懂。

杜梅四姐妹吃了早饭,就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出来看戏,日头照得正暖,听着“天书”,不禁有点想打瞌睡。

“快来看,划旱船的来了!”一旁眼尖的男孩冷不丁吼了一嗓子。

划旱船又叫摇花船。扎一个船型套在演船娘的腰上,船型上插着绢纸做的各色花草。旁边一个男子扮成艄公模样,两人一唱一和,大多是讨口彩的吉利话。另有四个年轻的女子在两边帮唱,讲究的后面还有二胡、鼓、钹配乐。

他们不扎戏台,走街串巷表演,专门在富户门前停留。围观的人可以提各种问题,聪明有经验的艄公可以应对自如。表演若让主人满意了,可以得到米面馒头旧衣服,甚至还有赏钱。这些人都来自偏远地方,一家子老少齐上阵。平日里饭都吃不上,也不管过不过年,出来挣点口粮。

杜梅姐妹随着人群看见划旱船的到了族长杜怀炳家门前。

杜梅家是村口第一家,往年,划旱船的都要在她家院门前闹一闹,今年却是一闪而过。做这行的,靠得是眼尖耳灵,大抵是得了风声,就没有停留。

二愣子的腿可能好了,他正爬坐在大榆树的枝桠上,对船娘艄公说荤话。引得围观的男人哄笑不已,女人们则羞红了脸。

杜梅听不下去,就带三个小的回家去了。

大金和三金两家去舅舅家拜年了。二金新丧,魏氏怕他兄弟们忌讳,就没有叫人跟去。

“娘。”杜梅推门进屋,许氏正在喂奶。

“怎么不在外面多玩一会儿?”许氏虽在屋里,外面鼓乐的声音,断断续续传到她的耳朵里。

“唱戏的都听不懂,只犯困。”杜桂坐在小凳子上,打了个哈欠。

“嗳,划旱船的也没去年好玩。”杜桃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

“还是娘讲的故事好听。”杜樱笑道。

“娘,你还是教我们认字算术吧。”杜梅已经能在外面的对联上认出一两字了,这让她对认字有了更多的渴望。

“也好,现在刚好有时间。”杜松吃饱就睡,乖得很。

许氏从花鸟虫鱼教到山川河流,从四时节气讲到日月星辰,杜梅学起来异常轻松,简直就是过目不忘,过耳不忘,显然比做菜更有天赋。

杜樱和杜桃则常常把一些相似的字弄混,索性就读半边字。惹了不少笑话。而杜桂年纪小,讲多了,记不住,左耳进右耳出。

大金三金两家要在舅家吃过午饭才回来,所以杜家吃午饭的人少。昨晚的菜还剩下一些,杜梅也不等魏氏叫,就手脚麻利地热了热。杜世城爱喝鸭汤,杜梅记在心里,特意又加了点水,多炖了一会儿。

杜世城的咳疾好了一点,不知是钟毓调整的药方起了效果,还是鸭汤滋补。他中午的时候,又喝了两碗汤,鸭肉有点柴了,他依旧吃了一些。

整个下午都在学算术,杜梅对她的母亲钦佩至极,她原以为她母亲的厨艺刺绣,旁人比不了。

现在,她不仅能把字讲解成一幅画,一个故事。还会心算、珠算、看账本!

杜梅自然是学得最好的,杜樱和杜桃对数字很敏感,一下子就学会了,两人一个出题,另一个答,玩得不亦乐乎。杜桂不开心,她们能脱口而出的时候,她还要数手指头呢。

“你还小呢,长得跟姐一样大,就什么都会了。”杜梅摸摸她的头。

“嗯。”杜桂不甘示弱地继续扳指头。

许氏满眼慈爱地看看四个女儿,因为二金新丧,钱又都给二金花了,所以四姐妹新年里只穿着旧衣,只是洗得干净整洁。

次日,初二。是出嫁的女儿携夫带子回娘家拜年的日子,上到穿的衣服,下到带的礼物,都不能马虎,这彰显着女儿嫁得好不好,日子过得顺不顺,也是乡邻攀比的一种方式。

许氏自被二金救回杜家沟,就没回过娘家,她只说外地逃荒来的,却讲不清到底是哪个外地。所以杜梅四姐妹对初二并没有特别的印象,只和初一一样,出门玩了,四姐妹有了一个新玩法——认对联上的字。

谢氏父母亡故,她又是独生女儿,没娘家可回。三金就履约到废稿家去看他写的旷世奇书。

三个媳妇中,只有周氏,虽父母不在了,还有五个哥哥。每年春节轮着招待她,这是她在杜家觉得比其他两房媳妇重要的一个标志。

无论在京城还是乡下,娘家都是一个已婚女子的靠山。大到门当户对的婚姻,


状态提示:第48章 周氏归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