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明舰队>第十五章 李国英要跑路
在半途中被明军截获。派遣的信使是死间,只知道李国英要往云南跑,所谓的往东往北都是疑兵之计。信使根本不知道真实情况,被明军一阵严刑拷打,信使最终招供出,渝城清军准备往云贵撤退。

由于李国英放出了真真假假的信息,令义军判断不清楚,很难组织兵力拦截。

只可惜李国英也太小瞧了西征军探子的能量,西征军的精锐探子。可以在没有粮食,最为恶劣的情况下,在野外生存两三个月都不成问题!而且西征军的探子擅长隐蔽,只要他们藏起来。清军根本无法发现近在咫尺的他们。

经过仔细观察,探子确定了李国英要顺流而下,从长江逃往湖北!

确定了情报的准确性,李来亨和刘体纯等人就决定尽可能的把李国英和他的清军留在三峡。要知道李国英的清军是清廷几支最能打的绿营军之一,这些清军大部分都是陕西甘肃人。属于秦地的兵马。自古以来,三秦出精兵悍将。既然李国英要跑,李来亨和刘体纯他们肯定不会让李国英如愿,怎么说都要截下大部分清军!最好是能击毙李国英、赵良栋、王进宝、图海等人,这样消除义军的心腹大患。

“立即去江中布置拦江索,布置水下暗桩,制造人工暗礁!再打造大量木筏,用铁链拴住!把江面彻底封死!另外,把我们的炮都搬到江边去!再让人打造大量投石机,一定要把李国英留在巫山峡谷!”刘体纯毫不犹豫的下了命令。

义军同李国英之间有深仇大恨。就是因为李国英的压制,在刘文秀死后,义军的地盘不断被压缩,几乎陷入了绝境。若不是王新宇的西征军及时出现,义军迟早被清军所灭。

“决不能放跑李国英!他必须死!”李来亨恨恨道。

但是对于西征军的精锐夜不收小组来说,似乎对赵良栋和王进宝这两员清军大将的兴趣更大,还有图海,也是西征军最想消灭的目标。李国英的重要性,反而退居次位。那是因为西征军在出发之前,王新宇就交代过。必须尽可能的杀掉赵良栋和王进宝,如果有机会的话,顺便把图海也干掉!至于李国英,能不能除掉无所谓了。反正他那么老了,也没几年好活了!只要没有了赵良栋,老迈稳重的李国英就构不成威胁。

江岸上,义军士卒们紧张的砍伐木头,打造木筏和投石机。江边,一些水性好的义军士卒扛着刚刚砍下来的木头。先把两端削尖,再把木头搬上船,到了江中,把木头立起来,扎入江水中,钉了进去,构成了人工暗桩。

由于义军手中火炮奇缺,缺少对江面形成封锁火力,所以义军就打造投石机这种原始的抛射武器来增强对江面的封锁能力。

投石机的精度太差,对百步之外水面活动目标进行射击,一般的投石机根本就别想击中目标,偶尔能够打中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针对这种情况,西征军的夜不收们教义军制造可以发射大量碎石的七梢炮,这种投石机能发射出天女散花一样的碎石头,以数量和投放密度来弥补极低的命中率。

因为清军是乘坐木筏顺流而下,发射火油弹的投石机反而效果不好,整个都浸泡在水中的木筏子不容易被点燃。但七梢炮发射出大量碎石头,对暴露在木筏子上的清兵来说,就是一场恶梦了。

三峡的水流很急,义军无法在江面修建浮桥拦住清军,但是用铁链把木筏栓起来,结成大量的木筏阵,阻断长江,派遣士卒站在木筏上,准备同清军肉搏战,还是可以把很多清军的木筏留在三峡中。若有侥幸冲过木筏阵的清军木筏,义军水师可以划着木筏和战船去追赶,尽可能的多歼灭清军。

放弃渝城,对于清军来说是一个大工程,不仅是渝城的十多万清军要撤退,驻守成都的五千清军,万县的一万清军和奉节的两万清军,全部都要一起撤退。否则渝城主力一撤退,这些地方的清军留下来就是孤军,最终会被明军吃掉。

驻守奉节的是谭弘的兵马,本来他也是明军,四年前南明军进攻重[庆,就在明军志在必得之际,识时务为俊杰的谭弘和谭诣却突然叛变,杀害了谭文,向清军投降,导致明军一片大好形势立即逆转。

谭诣在成都已经被杀,剩下的谭弘每天惶惶不可终日,他担心哪天义军攻克奉节,他肯定也不能活命。

得知李国英要放弃重[庆,准备顺流而下逃命的时候,谭弘的动作比李国英还快,他是最着急想要逃命的人,因为他很清楚,一旦他落入义军手中,义军肯定会报当年的仇。

“动作都快点!要是谁磨磨蹭蹭的,没造好木筏,到时候就别去抢别人了,留在这里对付明狗吧!”谭弘站在山边,大声吆喝着,指挥手下的士卒们砍伐木头。

这时候的奉节基本上已经是一座不设防的城池,能动的人都出来砍伐木头打造木筏了,留在城里的都是饿得连走路都快走不动,在等死的老弱残兵。清军在奉节的粮食都是来自上游的渝城,现在连渝城都断粮了,奉节清军自然也已经断粮多日。

作为主将的谭弘还算好些,他让亲兵去江中捕鱼,在山里面挖点野菜,打一些野味,挖点竹笋,采点蘑菇,日子还能过。可是手下的士卒们就惨了。两万五千多清兵,两万五千多张嘴要吃东西,又不是人人可以下江中捕鱼,而且这一段江面也没有那么多鱼虾给他们吃,清兵只能挖草根,挖蚯蚓吃。时间一长,很多人饿得连路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李国英要跑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