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水浒新秩序>第31章镇海
掌握的信息再完善,相对准确很多。

吴用展开地图,道:“根据斥候营传来的情报,镇海府刚刚被高永昌拿下,其城内必然人心不稳,正是混乱之际,此时出兵,占有天时和人和。”

“且,辽阳府高永昌手中兵马有限,正全力防备在西、北两面的辽国大军,对南部州县实际无力控制,还要他们出钱粮支援北线,二者之间必有矛盾。”

“就算我们兵围镇海,辽阳府也不可能抽出一兵一卒来援,这一仗,我们可以打的很从容,守军却没有希望,很有可能不战而下。”

“从地形上看,辽阳府以南形同一个三角锥子,地势上,中部千山山脉从北到南隆起,自然隔绝东西。”

“苏州和顺化城处在锥尖位置,我们据有此地,易守却难攻,待金人南下,固然可以少很多压力,但日后想要进取,也会多很多麻烦。”

“镇海府处于锥子东部的中段位置,控制此地后,北望穆州,庄河入海口以外,还有岛屿若干,适宜驻泊水师,进而辐射至保州。”

“如此以来,锥子的整个东线便尽在同舟社的兵威之下,取一点而得一线,战略上必取。”

“即便日后金人南下,我们水师来去自如处处可以用兵,随时能威胁其粮道,以金人有限的兵力,在面对辽人大军和镇海府之间,很容易做出选择。”

“只要我们不打辽阳府的主意,金人就不可能和我们硬耗,甚至还会想办法羁縻我们,以腾出兵力和辽人大战。”

“而且,镇海府人口相对多,农业基础好,比苏州更易于立足,还有丰富矿产,正是同舟社当前发展的所需。”

徐泽问:“镇海府有庄河向西直通辰州,沿线地势和道路情况如何?”

“属下曾经特意寻当地人核实过,庄河流经的高山多在数百丈,未通道路,人能行,大军却难通过,只要在险要处设一巡检寨,可保无虞。”

听完吴用的建议,徐泽又问赵遹道:“光勋兄,你的意见?”

赵遹知道徐泽心中早有定计,征求自己和吴用的意见,既是完善方案,也是考校二人眼光。

“高永昌虽占据辽东大部,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人军事才能有限,更无半点战略眼光,最终成不了事。”

“被辽阳府隔绝的南部各州县自保不能,即便委身投逆,也是被逼无奈。”

“同舟社既然打着帮助辽国定国平乱的口号而来,就不能割据苏州一地。”

“不管是出于向北拓展安全防线的需要,还是扩大在辽人中的影响力,我们都必须主动出击,与高永昌的贼军真刀真枪打几仗。”

“一旦取下镇海府,收复‘失地’,赶跑了高永昌的贼军,对于辽阳府以南坚持不降逆贼的辽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和鼓舞。”

“哪怕这些城池不成我们的情,日后金人南下,有这些抵抗力量的的存在,也会让他们多很多波折。”

“纷争不断,大战不休的辽国和金国,才符合同舟社的利益。”

“好!”

徐泽主意已定,道:“我之前的想法,还是太保守了!”

……

ps:呃,就这会功夫,“糖葫芦沾牙”又晋升为新舵主。

一天内更新八千多字,感觉~脑子被掏空,真好羡慕触手怪大神们!

(


状态提示:第31章镇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