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我真是个演员啊>第354章 不愧是巨制啊
收,搞不好还能拿奥斯卡。”谈盾说道。

“那行,您给我当个介绍人吧,我会填申请。”马可点头道。

第二天的主要工作是六十人的交响乐团演奏录制,谈盾负责指挥,霍华德休负责掌控录制,这活儿过不过关,马可说的不算,因为不懂。

弹个破吉他,离交响乐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艾尔兰歌唱家恩雅今天也赶过来了,她的录制在后天,但想早点入戏,了解一下整片的音乐基调。

马可上辈子对她没有太了解,还是通过《指环王》的主题曲认识的,此时她已经38岁了,出身于音乐世家。

除了天籁之音的金嗓子,她的音乐修养也很高。

“马先生,谢谢你能选我唱主题曲,我爸爸非常喜爱托尔金先生的作品。”恩雅笑道。

“不客气,能邀请到你是我的荣幸,这首主题曲非你莫属。”马可笑道。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即便是艾英这种百年世仇,也不妨碍艾尔兰人热爱托尔金的文学作品。

至于文化艺术在人类难以调解的矛盾中起到了多大的缓冲作用,很难用数据衡量,但可以想象人类若是没有这些,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跟互相厮杀的动物又有多大区别。

那些崇尚森林法则的人,估计也没想过,凭自己的斤两,在黑暗森林里到底是食物还是猎人呢。

因此给文化以空间,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这部戏的主题曲和主题配乐都是马可提供的定调,两位音乐家在此基础上编成交响乐。

他们想要把马可的名字也署上,但马可选择放弃,又是制片人,又是导演,再把编剧配乐都写上名字,并不是什么好事。

别人会觉得这个作品全是马可个人在玩,没有大片的逼格,而且专业的事儿应该给专业的人去做,才能让人信服。

至于其他各种剧情的配乐,则完全是他们的原创,马可没有过多干涉,只有等到剪辑时,根据与剧情的契合度,才能看得出来行不行。

不止是奥兰多,甘道夫和克里斯托弗李两位老爷子也都来围观,他们是本地人,过来探班非常方便。

几人站在控制台前,隔着玻璃欣赏里面的演奏。

当主题配乐《concernings》响起时,尤其是悠扬的爱尔兰哨笛和小提琴声传入耳朵时,浑身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仿佛每个音符都钻进毛孔里。

“喔……”

恩雅不自觉地发出感叹声,觉得接这个活儿没白接。

她到现在还以为马可是自己的粉丝呢,其实到现在为止,马可并没有听过她其他专辑。

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吧,《指环王》的原声带,马可上辈子是买的正版cd,听得耳朵起茧了,但现场的感觉真是不一样。

听过现场音乐会的人,对此会有更深感触。

恩雅毕竟是局外人,感触最深的是甘道夫,眼眶都不自觉地湿润了,很少有演员杀青后,还能这么沉浸在戏里。

老年人本就多愁善感,这个配乐主要是写霍比特人的生活,还有和甘道夫的百年友谊。

他不看成片,眼前也能浮现出弗罗多这个身材矮小的年轻人,离开四季如春的夏尔国,时刻承受魔戒的侵蚀,翻越千山万水,九死一生,深入魔窟,以献祭精神为中土世界赢得光明。

马可听着音乐,不禁想到,《西游记》其实也是护送之旅,如何才能拍得如此动人呢,好像很难。

电影产品的特点,就是观众处在上帝视角,完全是观察者的角度,而且非常直观。

假如你是上帝,你并不会想看到《西游记》这样的世界。

从背景设定,到人物,到剧情,都很难让人有感动点。

唐僧天天嘴炮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却人妖不分,总是一种又蠢又讨厌的老好人形象,这样没有善恶观的老好人却要给大唐民众传智慧,如何让人信服。

孙悟空实力看上去很强,什么齐天大圣,斗战胜佛,名号震天响。

打来打去,发现每个妖怪都惹不得,动了手之后,不是被师父干就是被靠山干,最终也逃不过被同化的宿命,明白了有事还得关系,什么正义勇敢都是狗屁。

西游之旅就是驯服之旅,如果说这就是悟空的成长,那真没劲儿。

用星爷的台词就是:“那个人好像一条狗。”

整个故事的逻辑都让人沮丧。

1、假如这些吃人类的妖怪是恶的,那它背后的大仙儿们,到底是什么货色,最后主角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2、唐僧说众生平等,但被妖怪吃的那些毫无反抗之力的老弱妇孺,是不是真的命于蝼蚁。

3、大仙儿们满嘴仁义天道,无所不能,养的宠物到处吃人,装聋作哑,孙悟空想收拾还不行,天道是个啥?

西游故事里也根本没把人类当回事,层出不穷的妖怪,意味着人族的宿命不过是一盘荤菜。

唐僧取经是为了渡众生,却没感化几个妖怪,就算把人类渡得服服帖帖有什么用,给妖怪当下酒菜吗?

所以本质上,《西游记》是一本优秀的讽刺小说,带着时代距离感欣赏文字就可以了。

讽刺题材最好的载体是文学,并非影视,除非拍成黑色幽默,但你会被骂死,或者被神兽吞。

非要按照大制作来拍,你就是花一百亿,都改不出令人感动的剧情,框架早就定死了。

几百年过去了,现代人们还觉得它是好作品,不过是因为依然感同身


状态提示:第354章 不愧是巨制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