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国潮1980>第九十七章 流行

真是绝了啊!

张士慧将一颗怪味豆儿搁在嘴里,眨了半天眼睛,嘴捯了又捯,已经说不出一句话来。

宁卫民的这番高论,就如他这嘴里的豆儿一样。

是甜是咸,是辛是辣,很难一语说清。

不过有一点他已经明白过来了。

宁卫民说得没错,这水果行当确实是想做生意的人,最容易掉进去的大坑。

他要早知道这里面这么多说道,那要不躲八丈远才怪呢。

今后啊,当然是打死也不能再碰这个行当了。

“可以啊你!你那位康大爷也是高人!我今儿才琢磨过来,合着我亏在这上面的钱,不冤枉!”

老半天,张士慧终于发出了称赞,而随后却又不免疑问。

“只是这水果为什么不能卖,我大概其明白了。那你再说说看,这蛤蟆镜我能不能卖?南方我能不能去?”

“这玩意总不至于烂手里吧?我真是差一点就挣着钱了,如果不碰上那冒失的混蛋……”

宁卫民卡卡眼,赶紧一抬手,拦住了张士慧的怨天尤人。

“哥们儿,不是我打击你。这话,还真得分怎么说?”

“啊?这里也有说道儿啊?”

张士慧语气里全是不相信。

“有啊!”

宁卫民端起茶杯,先好好品了两口,才放下开讲。

“毫无疑问,这蛤蟆镜肯定比水果强多了啊。时髦,抢手,小年轻都抢着要。卖一个就能挣好几块。假如从南方直接弄过来,更是成倍的厚利……”

“那这不挺好嘛。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张士慧忍不住插口。

“你甭着急啊,听我慢慢跟你说,这后面还有‘可是’呢。”

吭哧了两声儿,清了清喉咙,宁卫民并没直接往下说。

他还挺事儿,先警告了一下。

“注意听讲啊,可别再打岔啦!”

“好好好,你说吧。”

张士慧对真把自己当了专家的宁卫民,简直哭笑不得。

“蛤蟆镜挣得是什么钱啊?那是流行的钱。”

别说,宁卫民嘚瑟归嘚瑟,但这个道理可没错可挑儿。

张士慧点头认可。

“可流行最大的问题就是一股热乎劲,过去就完啊。”

宁卫民撇撇嘴,一点不怕自曝其短。

开始大义灭亲,痛斥国人的短处。

“咱们老百姓什么样儿,你不清楚吗?就跟一群羊似的,盲从!追时髦的特点就是一拥而上,但流行过去,冷得也快。说白了,特别走极端,还喜新厌旧。”

“过去羊剪绒的帽子、海魂衫、白边儿懒汉鞋、白色网球鞋、假领子,多牛啊!人人都当好东西,没有的,做梦都想要。可现在呢?大部分人都扔箱子底儿了吧。”

“还有那喝红茶菌和打鸡血哪。流行的时候恨不得全民参与。一旦过了这阵风,谁再干这个,那准保得被当成神经病。你要回头去看,当初傻不傻?”

“尤其你得好好琢磨琢磨,最近几年是不是各种流行能持续的周期越来越短了?一把抓纱巾,鸡腿儿裤,的确良衬衣,那个不是一眨眼的事儿?昨日的流行一下就成了今天的土鳖。”

“远的不说,就说今年年初二月份,街上的姑娘们还因为话剧《救救她》公演,流行那李晓霞的拉毛围巾呢。后来话剧一结束演出,没半个月就没人戴了。是不是?”

张士慧脑子也不慢,而且懂得举一反三,立刻醒悟。

“你是说?《大西洋底来的人》也已经演完了,马上就会凉?”

宁卫民颇感欣慰地点头。

“哎,你这么们儿,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有一个必然过程,盛极而衰,循环罔替。况且这不是没有征兆的。你多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麦克镜虽然还挺走俏,可玩儿飞盘的是不是少了?”

只可惜,能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能不能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了。

张士慧多少有点不甘心,还心存幻想。

“可……可真能有这么快吗?我是说,不是有的东西就能流行挺长的吗?你比如说军装,还有喇叭裤……”

宁卫民摇摇头,还是驳了他。

“……可那是有原因的。军装因为老百姓得到不易。你看四个兜的,就比两个兜的流行时间长。将校呢大衣、五五将校靴,直到现在热度也没完全退去。这是稀缺性决定的。”

“喇叭裤则是因为社会舆论反对的缘故。报纸天天批,单位领导管,学校甚至用剪子绞。正是这样的阻力延迟了流行周期。”

“一旦阻力没了,或是时间一长,大家慢慢都有了。到了没有比较,难以再产生优越感和新鲜感的时候,立马结束。”

“你看看现在周围的年轻人,十个里得有仨人带蛤蟆镜的,不知多少人有还没戴呢。流行速度比喇叭裤快多了。所以我认为,麦克镜差不多到时候了。”

张士慧无可争辩,但此时,他的眼神却如同李小龙扮演的陈真在《精武门》最后所说那句经典台词一样。

“我书读得少,你别骗我!”

宁卫民差点没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想了想,觉得生意人还是谈钱最实际。

“别的我也不说了,我就记着夏天之前,演这电视剧之前的时候,我也买了一墨镜。才十二块。现在拔高了多少钱?你进货都进不来。我就问你一句,你要真下本儿吃进之后,发现这玩意不好卖了,或者价格掉回去了,你还能舍得低价抛售吗?”

宁卫民的假设不禁让张


状态提示:第九十七章 流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