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人被吓得连连磕头,妇人惶恐道:“我们听话的,我这就退下。”说完急忙起身拉着儿女就要走。

陈孝才不忍心看他们骨肉分离,转头对燕妮商量,“不如把他们都买了吧!这么多人也要个做饭的。”

燕妮无所谓道:“买就买吧!有人做饭也让娘轻松一些。”

黄老板也听了到他们的对话,笑道:“这家人也很老实勤快,主家真要买,我给你算便宜点,那两个小的就一人一两银子,很划算的,过两年就能帮着做事了。”

燕妮很想翻白眼,这么划算怎么没人买,那两个小孩才二三岁,要几年才能干活。

黄老板说完又吩咐人把母子三人叫回来。

母子几人来到就跪下对他们磕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一家人不用分开,又是喜极而泣。

冯掌柜陪着一直没怎么说话,见完事了,才对他们道喜,出门也就分开了,今日这分人情他们只能先记着。

一行人去布庄买了几匹布,要给他们一人做两身衣服,还要做被子。小房子那边也要置办一些锅碗瓢盆,总不能每天为了那顿饭来回跑吧!

浩浩荡荡地带着一行人还买了一堆东西回去,村里人看见无不飘来羡慕的眼神。

有人说“比不了咯,以后啊!这孝才家就是咱村的头一份。”

有人酸酸的道:“哎!你说这陈孝才没分家以前,是不是就攒下不少银子,不然怎么刚分家就能置办这么大一份家业。”

“你小子学着点,人家这叫精明。”

把工人带到家里认了人,就按排他们在小房子住下了,那一家子就住在家里。

老屋

张氏沉着脸,她刚才摘菜回来,一路上都有人说陈孝才家怎么怎么样,说李氏多有福气,刚分家就过上好日子了。

几个妯娌,她一直觉得她是过得最好的,分家那会她这房就是占了大头,加上二老那份,她家就有八亩田二亩地,两个小叔得的加起来,都没有她这房这么多,她为此还沾沾自喜。

二老在院子里乐呵呵地说着什么,张氏有心不让陈孝才家过得痛快,于是想挑拨两老人去闹。

她假装高兴道“我刚回来听到五弟家买了十几个下人,这事村里都转遍了,大家都说是村里头一份。”

老爷子脸上笑开了花,“可不是嘛!我和老婆子正想着去老五家看看呢!”

张氏:“爹,娘,按理五弟买了下人,您两是长辈,五弟不是该把人带来大户人家都这样。”说着瞧瞧两老人的脸色。

二老听了顿时不知还该不该去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张氏又接着说:“哎!五弟买人这么大件事情,也不知道找人商量商量,我和孝全也就算了,没啥见识,可爹您不同,什么人没见过,五弟也没请您去掌掌眼,也不怕买到那奸猾耍横的。”

二老原本心情不错的,被张氏这么一说,脸上的笑容都没了。

吃过晚饭一家人在院子里闲聊,李氏和苏信的妻子卢氏闲聊,话赶话就问了他们以前一些事,又为什么卖身。

苏信夫妻都是藤州城人,家里有五兄弟,他还小就被送去做学徒,在做学徒期间账房先生觉得他聪明,教了他认字和简单的算数。

卢氏从小没有了父母,只有一个哥哥相依为命,没想到哥哥为了凑钱取媳妇要把她卖了,她被逼得跳河自尽,苏信经过把她救了上来。

两人算是有了肌肤之亲,苏信也二十好几了还没有媳妇,于是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买了卢氏做媳妇。

婚后,卢氏因为是买来的媳妇,不得婆家欢喜,但两人的感情却很好。

直到去年苏信因为得了肺病,没钱医治,家里不帮衬,还把他们赶出了那个家,迫不得已卢氏带着生病的丈夫和一对儿女,跪求在人伢子门前,只要帮她的丈夫治病,她这家子就算卖身了。

人伢子把他们带去了几个地方,因为带着两个小的别人都不想买他们,兜兜转转来到了临海城。

听了他们的故事,让人唏嘘,都是至亲的人,那些事怎么做得出来。

第二天早上,陈孝才拿着他们的卖身契去衙门做登记,荒地要开荒也要买几头牛。

燕妮带着十个人去田里收稻子,打谷机热闹的声音响起,附近在田里忙活的人都看过来,还有些人停下了手中的活过来看。

大家看见只要一只脚踩着,两手捉着一把稻谷将稻穗那头放下去,哗啦啦一阵响,就把稻谷脱干净了,都好奇地试了一把。

有人很聪明,马上就跟燕妮说,等她家的收完了能不能借给他一天,燕妮都说等陈孝才回来决定。

别看一家只有几亩田的稻谷,若是这些稻谷全人工脱粒,一家出动也要好几天,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晾都没有地方晾,全堆在一起就会发芽了。

像燕妮家这样把稻谷脱粒了,晒也方便,收也方便,大太阳晒个两三天就可以直接入仓了。

与此同时,在各个县城打谷机都卖疯了,有些穷苦百姓还是几家人凑钱买,大家都对打谷机赞不绝口。

燕妮家只有三亩田,十个人一天就收完了。

因为惦记着儿童车,燕妮催着陈孝才把那些工人都安排好,她要去临海城把儿童车做一活动,她想把儿童车长久发展下去,就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它,让孩子们都喜欢他。

这次去临海城需要住几天,父女俩带上了苏信帮着开船,也可以帮着做些事情,


状态提示:第23章 苏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