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猎杀1894>第178章 咱的招牌更好使

于寒这时从一侧现出了身形:“茂林村长,我们不是老毛子,是从江右来的。”

茂林一听又折了回来,踩灭烧着的灯笼后,瞅着于寒等人的面部轮廓,这才放下心来,连忙将大门敞开,伸手邀请道:“众位军爷一路辛苦了,还请进屋喝口热水。”

这时一个后生从屋内匆忙奔出,手里还拿着一张猎弓。

茂林脸色一变,连忙阻制道:“塔浑,不是老毛子,是自己人!”

塔浑仍然警惕地瞅着于寒一行,茂林怕儿子冒失,佯怒道:“我的话不管用了?赶紧滚回屋里去!”又回头解释道:“这是我儿子,一点误会,不要介意。”

于寒点点头,让其余人警戒四周,他与向炳元进了院子,阿昌这时想离去,于寒说道:“这事你迟早也要知道,一起听听吧。”

阿昌有些犹豫,茂林说道:“他挂念着婆娘呢,肯定没完活,就让他先回去吧。”

于寒也不坚持,摸出一盒方糖塞给了阿昌:“拿回去给孩子吃吧。”

阿昌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犹豫着不敢收,茂林一瞪眼道:“还不拿着滚蛋?”

阿昌连忙灰溜溜地走了。

于寒暗笑一声,赞道:“村长义气。”对方之所以打发走阿昌,是怕于寒对他们不利,能走一个是一个,他是村长,目标太大,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茂林故作糊涂:“军爷过奖了。”

于寒摇摇头,摸出那张文书递向茂林:“村长可识字?”

茂林摇头道:“识得不多。”

于寒将文书塞到他手中:“这是凤翔副都统亲自核发的公文,请过目。”

入屋点灯后,茂林瞪大眼睛看了一通,末了皱眉道:“军爷,没见过的字太多,能不能让人念一念?”

向炳元喊进一个士兵,将公告一字不落地通读一遍,茂林点头道:“军爷,你们没骗我,那个大印我认识,还有,我认识的字都读到了。”

于寒再次跪了,都是人才啊!

茂林又说道:“军爷,你们不像是对面的官兵,是从关内来的新军吧?”

于寒笑道:“是新军。”

茂林又说道:“怪不得你们的打扮不一样。来了多少人?”

于寒实话实说:“六百多。”

茂林摇头道:“军爷,那你们还是走吧,这片地方大着呢,突然离开这么多人,老毛子肯定要插手,你们一亮相,这点人根本不够拼的,还会…”

于寒知道他担心连累所有人,于是劝道:“你不用担心,我们还有后续兵力。只要找到足够的船夫和船,还有老毛子的炮舰、岸炮我们来解决。”

茂林摇头道:“船倒是有,不过真不够。这阵子是不安稳,想走的也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没几个愿意走。我们这些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而且地里收成很好,靠着江边还能打渔,酿造的烧酒也不愁***对岸的日子好得了,那边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你说谁愿意放着好日子不过,到对岸过苦日子去?”

于寒担心的就是这点,对他来说,说服百姓们离开比阻击追兵或突破拦截还难得多。现在困难又增了一层,这都不是故土难离了,而是选择什么生活了。

告诉他们,老毛子要动手,我们专门过来救你们?撤到江对面,安全有保障,生活有依靠?设身处地想想,换成自己相信吗?

茂林接着说道:“军爷,不管都统衙门为什么出文书让我们过江,你们远道而来却不容易,我们承你这份情,但过江的事,还是算了吧。”荣华路

茂林说道:“这个办法好。对了,还有些人是外来做苦工的,并不是本地人,这些人你看?”

于寒眼中一亮:“只要是同胞,都一起带走。这些人我们再想办法。”

一万多苦工可是一支庞大的力量,发了武器就是一支军队,加上他们,这件事就更有把握了。他连忙问道:“这附近哪个村里有做苦工的?有没有工头?”

茂林说道:“没住村里,都在外面搭窝棚住呢,去年年末冻死了不少人。”

于寒叹息一声:“都是苦命人。不过,只要相信我们,这种苦日就要结束了。”

茂林问道:“军爷,有句话,问了你可别生气。”

于寒说道:“你只管说,我没那么讲究。”

“你们上官大老远的派你们来忙活这事,到底是图什么?”

于寒说道:“我有两个答案,一个是得知老毛子要对你们动手,他不忍同胞蒙难,想救大家;二是他需要大量人口到辽东种田做工。你相信哪个?”

茂林瞅了瞅于寒的脸色,又试探道:“说错了你可别生气。”

于寒被他的油滑打败了:“说呗。”

“肯定是第二个。没好处的也许有人干,但当官的这样做可就稀罕了。”

于寒竖起大拇指:“村长高见。”

告辞之后,于寒带人直接去了一处苦力居住的窝棚,应该说是一片窝棚区,俨然已经成了一个村落,处处都是用圆木、茅草、泥巴构筑的低矮简易房,为了避风,都没有留窗户,看着更像是茅房。

甫一靠近,一股浓浓的臊臭气味便扑面而来,于寒皱了皱眉,这些人没任何卫生观念,出了屋子就解决,随地整得都是金坷垃和尿渍。

于寒随意选了个窝棚,让两个士兵上前拉门,却从里面拴死了。

两人用枪托砸了一通,里面传来迷迷糊糊的声音:“谁啊?大半夜的不睡,抽风是吧?有事明天说。呼噜


状态提示:第178章 咱的招牌更好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