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砒霜>第三百六十七章:尊严的代价
经到了面前,就在间不容发的瞬间,他一个大栽碑,直挺挺的摔在地上,虽然动作有些难看,却正好避开了两把刺刀。

鬼子一招走空,还没来得及抽招换式,这名受伤的战士,把手中的步枪抡起来,周围的人清晰的听到一连串的“咔嚓”声,受伤战士的步枪,还有三条鬼子的大腿全部在猛烈的撞击中折断。

两个鬼子身体失去平衡,倒在受伤战士的身边,没等他们有所反应,一把锋利的腿叉子(一种插在绑腿中的匕首),无比迅疾的割断了他们的喉咙,鬼子的惨叫声戛然而止。

受伤的战士又摇摇晃晃的站起来,两个鬼子送了命,也为他送来两条完好无损的步枪。一向凶残的鬼子迟疑了,本来觉得胜券在握,却又在最后时刻搭上了三个士兵的性命,这样的损失是鬼子无法承受的,他们再也顾不上什么武士道精神,十几个鬼子一拥而上。

中国的士兵没有避让,他挺起刺刀,用尽最后的力气,把刺刀插入一个鬼子的胸膛,直末至柄,与此同时,十几把刺刀,也刺入受伤士兵的身躯。惨烈的场面似乎静止了,十几个鬼子分明看到,中国士兵的眼睛亮了,似乎能看透阴云密布的天空,蠕动着嘴唇,一股接一股的鲜血喷涌而出。

中国士兵笑了,露出满是鲜血的牙齿,他费力的抬起手臂,眼神中满是轻蔑,指着周围的鬼子,似乎在说些什么,突然一个眼尖的鬼子,发现这个中国士兵在衣袖筒里还暗藏玄机,他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按下了**的安全阀。一声巨响,一道烈焰,受伤的战士身上插着十几把刺刀,和敌人同归于尽。

几天后,日军华中派遣军一份加密电报中言道,支那军人的反抗决斗意识愈烈,单兵作战素质有所提高,装备大批俄制速射武器,尤其需要提醒,支那士兵在绝望时会引爆自身携带的弹药,给皇军带来不必要伤害。

这份电报被延安和重庆同时截获,处理态度截然不同,重庆当局把这份电报束之高阁,而延安召开秘密会议,把日军电报中反映的内容,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实战经验,向所属八路军,新四军传达到团一级军事主官。

创造这个战例的战士叫谭耕田,牺牲时不到22岁,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父母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这个普通的战士,用自己最后的牺牲,阐释了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完成无愧天地祖宗的壮举。

谭耕田是邢中厚带领南下的战士中第一个牺牲的,同来的四十多名战友,在后来的战斗中,无不勇猛拼杀,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出现一个屈膝投降的俘虏。

也许这些勇敢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他们无比信任的邢大哥心生疑虑,为什么自己勇猛杀敌的时候,邢大哥没守候在身旁。这样的疑虑只是一闪而过,邢大哥曾多少次对兄弟们谆谆教导,民族大义,国仇家恨,有明系心头。活的尊严要付出代价,为国捐躯,无怨无悔。

突击队士兵爆发出来的强悍战斗力,和视死如归的决战精神,让追剿的日本鬼子胆颤心寒。

在郭六集下马闻香牌坊前,有一口名为“赛蜜糖”的水井,三个中国士兵组成的战斗小组,和上百名日军展开搏斗,距离远了用步枪实施精准射击,近了用手提机枪扫射,对掷弹筒的使用更是炉火纯青,鬼子的三个机枪阵地,都没有打光一匣的子弹,就被闻声而来的掷弹筒摧毁,机枪射手在爆炸声中,飞上半空,零落的肢体,落满机枪阵地周围。

这三名中国士兵,面对鬼子重兵,坚守阵地五六个小时。每一个冲到他们面前的鬼子被杀死后,尸体都被填进水井里。

战后当地人返回家园,从这口水井中捞出了31具鬼子的尸体,“赛蜜糖”水井随后被填埋,但这个故事被详细的留在当地的地方志中。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七章:尊严的代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