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江山如此多姿>第282章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些社会精英们通过户外徒步探险,体验身心合一、精神升华。

所有人都在这个旅程中收获了震撼,收获了思考,也收获了友谊。

只不过,就在旅程即将结束的那段戈壁步行中,任平生和大部队走散了。

......

从碱泉子到河仓城的这段路程,要经过一片漫长的、长达50公里的戈壁滩,这一路上除了盐碱地、和戈壁外,就是一片片连绵不绝的沙漠,连胡杨林都不见踪迹了。

在这单调的沙漠之中,偶尔可以看到一到两个像岩土般凸起或凹下去的地形,这些岩状地形有的像城墙,有的像土堆,还有的像狮身人面像,矗立在沙漠之中,十分显眼。这其实是一种风蚀作用下的地貌,由于沙漠戈壁常年在强风的风蚀作用下产生的磨蚀效果,被称作雅丹地貌。

这段路程上,沙丘中偶尔出现的雅丹地貌,无不让所有学员们为之惊叹,每看到一处崭新的雅丹,便有人上前合影拍照留念。

一开始行程都很顺利,学员们在前面几天的徒步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虽然脚下踩着软软的沙子,眼前一片黄灿灿的都是沙丘,但大家在带队教练的引路下,有序地排成长队行进,一边走着,一边还相互谈论着、说笑着。

从敦煌历史博物馆请来的历史学家告诉学员们,走过这片沙漠的话,本次的“丝路之旅”就接近结束了,前方就是这次比赛的终点——玉门关了。

玉门关是汉代至魏晋时期(公元前104年至公元420年),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最后一道边防线,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北道关口,古代西域的和田美玉源源不断的经此关输入中原,故称“玉门关”。

脸上刻着深厚的风霜痕迹的历史学家指着远方道:

“大家都听该听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诗里写的情景就是在玉门关,当年这里也是汉朝与外敌交战最为激烈的地点之一。”

老大哥冯论抬起这些天被晒得黝黑的脸庞,笑着道:

“不好意思,我念书的时候,只记得那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现在我只想着喝喝葡萄美酒,一点都不想醉卧沙场,太凉了,会感冒的。”

众人都被冯论的幽默给逗笑了,戈壁里的天气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大,日间最高达22c左右,夜间低至-6c。这些天在户外过夜是,大家都把帐篷系的紧紧的,钻入鸭绒的睡袋睡觉,但还是有不少人感冒了。

任平生没有笑,他眺望着一望无际的黄沙,脑中却想起了另外一首诗。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为了维护这条丝路的畅通,千百年来,无数的汉家子弟在这里贡献了青春与血肉,他们没有抱怨,也没有后悔,默默无声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唯一能够为他们发声的,只有那流传千年的歌曲,以及诗人的名句。

......

随着路程的继续深入,远方的沙丘变得多起来,而且这里的沙丘比前面要高很多,形成很大的落差,由于沙漠上卷过的风在作用,沙丘会用人眼可见的速度移动,在前方形成新的沙丘。

在出发前,学员们都接受了沙漠有关知识的培训,当前看到这种景象,大家脑中不约而同地浮起一个念头:

“这是遇上流动沙丘了。”

流动沙丘,是戈壁沙漠里最为危险的存在。由于受风力的作用,这些沙丘不断地移动和变幻位置,不但干扰了徒步者的行径路线,而且会严重影响人们对方向与方位的判断,在这种沙漠中穿行是十分危险的,能否安全通过这类地区主要取决于沙子的质地和沙丘斜坡的相对风向。

除非不得已,否则尽量避免穿越流动沙丘沙漠。

只不过,总裁班的学员们运气不那么凑巧,恰好在最后一程碰上了这个流动沙丘。

不仅如此,因为大家很快就发现,沙丘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肉眼可见的砂砾正在随风飘起,原本一片晴朗的天空,也渐渐蒙上了一层灰黄色的阴影,领队的徒步教练脸上的阴霾也增多了,他知道:沙暴来了。

领队们开始指挥学员们集中队形,并用手里的卫星电话和后勤保障组联系,但不知是否天气的缘故,卫星电话的信号受到了干扰,徒步教练一直没有联系上后勤保障组。

风越来越大,大家都戴上墨镜,立起了外套的领子,用围巾包住自己的头颅和脖子,避免风沙的侵袭,但仍然能够感受到砂砾击打在镜框上,拍打着身上衣服的声响,能见度也越来越低了,只能看得见周边人模糊的轮廓。

原本还很大声说笑的学员们,个个都闭上了嘴,一方面是防止风沙入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风沙的声音太大,彼此间讲的话根本听不清楚。

领队的几个人大声讨论了一下,一致认为当前情况下,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原地驻扎不动,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联络上后勤保障组,让他们出动车辆来救援。

没等学员们做好驻扎的准备,一场更大的风暴已经向他们袭来,狂风挟着黄沙像一条巨龙迅速卷动,所到之处卷起更多的砂砾,遮天蔽日的黄沙将天空的光线都遮挡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在沙暴中无能无力,只能努力抱着自己的脑袋,或者身边的伙伴,确保自己不被风沙卷走。

沙暴持续了十分钟之久,但这十分钟在所有人看来,却像是五个小时那么漫长,待到风沙的力气逐渐减弱下来,大伙儿终


状态提示:第282章 春风不度玉门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