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42章 坐而论道
吧!”

“是,臣遵旨!”柳淳清了清嗓子,“许家以商贾为业,在元末的时候,因为朝廷施行包税制,许家攀附权贵,获得了征税的权力,因此积累下不少的财富。”

元朝的税法算是历代当中,最严苛的。众所周知,元以色目人理财。这些色目人最善于放贷经营。

他们就预先估算出一地一个行业,应该缴多少税,由指定的商人先把税交给朝廷,然后再由商人向老百姓征税。

让官吏征税,或许会多收三成五成,可让商人去征税,不翻三五倍,都算菩萨心!

许家没资格直接去征税,但他们够不要脸,把一个女儿送给了一个色目人做妾,终于换来了一些征税的权力。

靠着压榨百姓,他们捞取了第一斗金,买了不少的田产,俨然一方豪强。

后来战乱兴起,黄观的老爹行至池州做生意,欠了许家的钱。许家本想逼债,但发现黄观的老爹长得不错,人也算机灵,还读过书。这个太重要了,因为各地义军风起云涌,推翻元朝的大旗已经举了起来。

他们跟色目人搅在一起,是很容易出事的。

索性,许家就招了上门女婿。

黄老爹帮着许家料理了一些事情,并且给义军送了礼物,这才躲过了一劫。

正因为这点香火情,黄观才能在小时候随着许家子弟一起读书,要不然,他也就跟家生子差不多,还指望着考科举,做梦去吧!

“陛下,进入本朝以来,许家最初还算老实,可随着天下太平,他们子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还进入了县衙和府衙,成为了小吏。这就是许家重新张牙舞爪的第一步!”

“原本按照朝廷的规定,许家丁多钱多,应该作为粮长,可许家靠着在衙门的人,把粮长的差事推给了其他并不富裕的人家!”

老朱脸色很难看!

粮长是他的发明!

朱元璋爱民,这点是真不用怀疑的,只是有些时候,好心办坏事。

就拿征税来说,老朱担心官吏趁机鱼肉百姓,他就把征粮的权力交给了粮长。所谓粮长,就是在一个粮区之内,通常是一万石田赋为一个粮区,在粮区内,丁多粮多的家,充当粮长,负责征收押运税粮,送到京城。

而且这个粮长也是世袭的。

很显然,不是个什么好差事。

首先征粮就很麻烦,还要按时送到京城,那就更麻烦了。

沿途的损失,牲口和人丁都可能死在路上,朝廷可是不会管这些的。

许家自然而然,就把粮长推给了别人,他们不愿意负责征粮,但是对田产却极为有兴趣,通过不断兼并,他们手上的田产已经突破了五千亩。

在池州也算是中上等的富户,而且这几年,陆续有许家的子弟,考上了功名。

一个秀才,就能免两石税粮,免两丁徭役。

许家纳税的数额越来越少,积累的财富也越来越多。

他们渐渐的不满足当一方的豪强,他们想把手伸到京城。

这不,正巧赶上了黄观考中状元,许家就想着借用他的名头,接受投献,快速积累起田产。

“陛下,根据查核,许家有田产五千六百多亩,其中给他们种田的佃户就有二百七十多户。这次黄大人考中了状元,有了官身,按照朝廷的规矩,是可以豢养家仆。这二百多佃户就会变成许家的家仆,从此之后,朝廷的黄册就没了这些人,他们只给许家做事!”

“荒唐!岂有此理!”

朱元璋气得拍桌子,“怪不得朕看好些地方,立国二十多年,丁口却没有增加,甚至还有减少!原来都变成了他们的奴仆!”

朱元璋突然气哼哼看向汤和,怒道:“信国公,你的家中,有多少仆人?是不是也都不向朝廷纳赋?还有蒋瓛,你的家中呢?”

这两位吓得慌忙跪倒,老朱也没放过柳淳,“还有你,你小子也有不少奴仆吧?”

奋斗在洪武末年


状态提示:第242章 坐而论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