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九十二章 玉熙主人
他选取的《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等几篇,确确实实都是这么个路子,原以为这个人会喜欢,结果人家反而认为他落了俗套。

“六爷,”陈惇就抓住朱六问道:“你家都督喜欢听鬼怪故事吗?”

“不——”朱六本来已经否认,却又想了想,不确定道:“什么样的鬼怪故事?和《白蛇传》一样吗?”

“不一样,”陈惇道:“《白蛇传》是学唐人传奇,我要写的则立意近于六朝之志怪。”

“志怪?”朱六想了想,道:“类似《湖海奇闻》那样的?”

《湖海奇闻》是弘治时期周静轩撰著的一部志怪传奇小说集,陈惇也看过,却摇头道:“不是那样的。”

明代的志怪小说没有脱颖而出的,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不情;而陈惇要抄录的《聊斋志异》是独具一格的,就像鲁迅的评价——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聊斋》这本书不单单是写鬼写妖,全书四百九十余篇,倒有一大半是在讽刺社会黑暗,揭露封建统治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陈惇在挑选上面,格外精心。他可以偶尔或者适当地选择刺贪刺虐的,但绝不敢过于露骨,甚至还要删减掉一点东西,第一次的时候,他就选择了《婴宁》、《罗刹海市》两篇,不久之后传回来的批注上,陈惇发现这位“玉熙主人”颇为喜欢《婴宁》,做了许多批注回来,都是赞叹婴宁的天真烂漫。

这个人自称“玉熙主人”,对陈惇来说,无疑是确定了他的身份。西苑玉熙宫的主人,除了嘉靖帝,还有谁呢?

更有意思的,玉熙主人堂而皇之地和陈惇做起了笔友,仿佛迫不及待一般,把自己的许多理解都告诉了他。他说婴宁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若是别人,就是粗鄙村妇,可是婴宁却率性自然,永葆天真,使人不由自主心生喜爱。

陈惇看他的回复,自己的文字不过三五千字,他却能洋洋洒洒写个上万字的感想,胡诌漫谈,能从拈花而笑说到《诗经》,又说到官场上去,简直像个絮叨的婆娘一样,真不敢想象在深宫之中的皇帝究竟憋了多久,想来身边的奴仆,不是说话的对象,君臣关系又时刻勾心斗角,甚至连个枕边的知心人都没有,一个人一天五六个时辰都在默默打坐,果然心态不正常啊。

吐槽是吐槽,陈惇还得充当心灵鸡汤导师和知心姐姐的角色,一边把自己的写作思想告诉他,一边又知无不言地回答他的问题,舒缓他的焦虑。

因为这家伙问题很多,比如问他写的这些志怪,有没有个总书名,陈惇就说都是散篇,等陆陆续续写完了,再辑录一处。又比如这人问,你这些故事为什么没有自评——

因为陈惇把原版聊斋的异史氏之言删掉了,蒲松龄的评价很多是不能照搬的。陈惇聪明地从玉熙主人的批注里摘取了金句,重新摘抄并附录故事之后寄给他,果然让他龙心大悦,一边流露出你很有眼光的意思,一边又哼哼起来,仿佛觉得自己还可以评注地更好一般。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 玉熙主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