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五章 盗版不要钱,看盗版
官,则都是翰林院饱读诗书、学问深厚的官员充任,但问题是因为考试规模有些大,翰林院最近因为丙辰的京察,又论罢了十几人,人员有些吃紧,徐阶也犯了难,选来选去干脆从嘉靖二十六年的丁未科里挑出一些已经任职编修的学生,充当同考官。

二月七日,考官进场。

于此同时,考题也呈送西苑,按照程序,会试的考题会有好几套,拟出来之后,需要进呈御览,请皇帝从中挑出一份合适的,或者从各卷中分别选择几道,合在一起。

西苑之外,站着不少官员,都是等着皇帝发考题的,没有人知道这一期会试的题目究竟是什么。

嘉靖帝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官员们已经坐立不安地等待了两个时辰,如果他再不决定,他们就打算出声询问了。等他在黄锦的服侍下,将考题一一看开,目光就凝在了最后一道题目上。

嘉靖帝将这几道题目看了一遍,四书的三道、五经的四道题他随意拣择了一下,然而最后一道策问,他却摒弃了所有提供的考题,而是亲自动手,挥毫写下了题目。

黄锦在一旁大气不敢出,等到嘉靖帝写完,他才捧来锦盒,将考题小心放入,然后打开金柜,将锦盒塞入柜子,最后上锁,让外头的官员进入,亲手将金柜交给了本次会试的监考官。

而那把钥匙则交给了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加盖大印。”立即就有一个尚宝监的太监上前给封条盖上大印,另外一个文官确认封条之后,监考官才将受到严密封锁和监控的盒子带走。从头到尾,考试的题目都不为人知,只有等送到主考官手中开封之后,才会知道。

会试考题送进了贡院之中,开始加印卷子。

二月九日,考生入场。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辕门外按省份集结,等待点名入场,一切步骤都与乡试无异。

“怎么样?”陈惇见到小伙伴们,“昨晚睡得好吗?”

“别提了,”孙铤郁闷道:“早早睡了,可惜做了一晚上梦,全梦到答卷子了!”

这话引得许多学子居然纷纷附和,看来都是被科考给折磨到一定程度了,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这场考试之后,总算有个分晓,不管中还是不中。

“胡士彦来了!”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群江西的句子也来到了考场外候场,只不过他们似乎神色都不太好,尤其是为首的胡士彦,脸色更是臭地像打烂的番茄一般。

“胡公子,”众人都知道今年的京察沉重打击了严党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在会试上不敢做手脚,纷纷心怀大畅:“怎么,晚上没睡好啊?”

胡士彦看到陈惇,嘴里几乎能塞进两个鸡蛋:“你、你怎么在这里?”

“这话说的好笑,”陈惇道:“我为什么不能在这里?”

“你不是、没报上名吗?”胡士彦大叫道:“你耍手段!你不该出现在这里!”

陈惇就道:“你莫不是做了青天白日梦?我好好一个浙江解元,不该出现在这里?你为什么说我没报上名?那礼部清吏司是你家开的不成,报不报名还要你来决定?”

胡士彦闭住了嘴巴,惊疑不定,对陈惇依然能正常参加考试十分惊讶。

正在这时候,贡院的大门开了,头门、二门内负责搜检的士兵排成两行,那为首的搜检官叫龙门官,因为贡院就像龙门一般,考生就是等待跃龙门的鲤鱼,如果能考上,那就是跃龙门成功了,可不就算是一步登天了吗。

他率领兵丁对考生进行严格搜检,这些人负责检查已经很多年了,搜检经验丰富。搜检时,由两名兵丁先后进行搜检,严格检查考生的衣服和所携带的物品。兵丁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如果第二个搜检士兵,搜出考生携带作弊物品,就要处罚第一个。

搜身可以说是科举中最常见也是最多的一种舞弊形式,据说金国时期,负责搜检的士兵一般都不识字,这是为了以防士兵与考生勾结在一起。《金史》里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解发袒衣,索及耳鼻”,这就是说当时金国搜检考生达到了必须解开发髻,袒露衣服,连鼻子耳朵都要细细搜索的程度。

当然这种方式受到了读书人的反对,认为是有辱斯文,后来就换了另一种方式。各位考生要在在考场指定的地方沐浴洗澡,然后换上官方准备的衣服参加考试。这样检查的方式无疑更加简单,明显也更加斯文,作弊的现象也大大减少。只不过要准备大澡堂和专门的衣服,无疑增加了科举考试的成本。

所以从金朝到元朝以来,对于这种人身侮辱的搜检方式,很多考生都感觉无法接受,这对读书人实在是很不尊重,所以到了本朝,这种详细搜查的方式放宽了许多,最起码不像对待盗贼一样地搜检了,而且有一本专门的搜检守则,详细规定了如何搜检。

守则上的具体规定是这样的:所有衣物,不论是衣帽,还是裤子,都必须是单层的,鞋袜也要是单层的,因为有的考生可以将小抄纳在鞋底之中夹带进考场。

但北京的春天如果只穿单衣,非得把人冻死不可,于是到后来就带皮衣、毡衣等进场,但皮衣必须去掉面子,毡衣必须去掉里子。除了这个,对于考试品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睡觉的枕头,形制必须是“圆而小”,必须是硬木,因为有的枕头里可以夹带东西,所以连枕头都有特定形制。再比如毛笔管必须是实心的,烤火的木炭只准两寸长,多了就剁掉。


状态提示:第五章 盗版不要钱,看盗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