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一百三十一章 论功还欲请长缨
惇爆出惊天大笑来:“你还别说,你这身材和脸蛋再装点一下,真的跟花姑娘没什么区别!”

他们这帮同班同学里,王世望的确是比较瘦弱的一个,身材高挑,看着比较修长,陈惇认为他换上女装确实窈窕婉约一些。

紧接着他们如法炮制,换了船又运了一批倭寇,来往三四次之后,这帮倭寇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葬身湖底了。

“呕,阳澄湖的大闸蟹我以后可是再也不吃了。”陈惇做了个鬼脸。

众学子立了大功一件,兴高采烈地泛舟湖上,林润问道:“梦龙,那首诗,就是忽见天边一闪电,是你写的?”

“当然是我写的,”陈惇好不惭愧:“写的还不错吧?”

众人哈哈大笑:“开什么玩笑,你真的能写出这么粗俗不堪的东西?”

“这诗这么好,哪里粗俗了?”陈惇摇头道:“我现在又诗兴大发了,要再作一首,听好了。”

众人洗耳静听,只听陈惇不紧不慢道:“大船开兮淹他娘,大功告成兮归故乡。数英雄兮陈梦龙,得一巨鲸兮吞扶桑。”

众人笑得前仰后合,王篆摇头道:“陆九渊有一首诗,昂首攀南斗,翻身依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我看他这般的人有,你这般的人可打着灯笼也难寻啊!”

京城,徐府中。

接到家书的徐阶看完信,一言不发。

徐管家不由得道:“老爷,老家怎么样?太夫人如何?”

徐阶的小儿子徐瑛在信中控诉胡宗宪在淞沪的胡作非为,说淞沪之战,完全是胡宗宪的儿戏,在这一战之前,徐家被迫迁移去了江阴,而一路上奴仆四散奔逃,抵达江阴的时候老太太心悸昏迷,又大病了一场。

徐家在松江府占有大片良田,当时如何肯放弃——胡宗宪自然是用了一些方式,半软半硬地迫使他们离开了老家。他们还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走后,战火很快就波及了徐宅,那专门为老太太所修的大宅院,被一把火烧光了。

“老师,”张居正就道:“要不然就将太夫人接来北京吧。”

徐阶摇了摇头,“我母年迈,不欲离乡……我也不是担心这个。”

张居正道:“淞沪已成泥潭,听闻王直的精锐已经增至二万人,战力很强,和官军一直鏖战不休。”

“张经任总督之时,所剿灭的海盗多是徐海手下,”徐阶道:“而王直的部下很少,也多是王直无法约束的人。原因很简单,因为王直虽然也抢劫,但他骨子里是个商人,徐海虽然也走私,但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强盗。王直在日本过得逍遥,他示威性地劫掠沿海,是希望获得和朝廷谈判的资本,他想要通商开海。徐海不一样,是为了劫掠而劫掠。”

徐阶缓缓道:“所以王直动兵,会算计成本得失,会有顾忌。但这一次的淞沪之战,王直大有玉石俱焚之势,破釜沉舟之心,就是因为胡宗宪拿他老娘威胁他。”

“胡宗宪为何要如此?”张居正道:“既然抓住了王直老娘,应该以此为牵制,让王直不敢对他用兵,厚抚其心,如能招安,自然比围剿要好上百倍。”

“确实是这个道理,”徐阶道:“但胡宗宪拒绝了使者,所以你知道他的想法了吧。招安是显不出他的功绩来的,他将淞沪沿海拖入战争的泥潭,百年繁华,毁于一旦,就是为了给他添一笔军功。”

“御史言官怎么还不弹劾他?”张居正怒道。

“弹劾了,只不过陛下如今闭关修玄,奏疏打回内阁,首辅大人全都压下来,一律不报。”徐阶道:“今日他还拿一本奏疏问我,说御史陈珪是我的门生,是否受我之意,弹劾胡宗宪?”

“他以为我会急,不,”徐阶还是面无表情的样子:“胡宗宪要是打不好这仗,该急的怎么会是我呢?”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一章 论功还欲请长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