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明朝当官那些年>第六十五章 花魁大赛
太心服的,要真论起来,魏晋人爱穿的木屐,难道不是高跟鞋的雏形?更何况,他曾在北京明十三陵的定陵看到过出土的万历帝后随葬弓鞋,两双鞋分别为尖足凤头的高跟与平跟,说明中国人的审美观和西方也有交汇的地方,最起码都认为女子穿上高跟鞋,都能使自己的纤足更加美丽,更加引人注目。

当然陈惇也不服气这个批评,他刷刷就画出了高跟凉鞋的款式,只有几根薄薄绑带的鞋子让老鸨子们面面相觑,然后纷纷哎呦起来,露出了羞恼的神情。

当然老鸨子们徐娘半老也还是很有风情的,不过陈惇消化不了罢了。她们一面哈哈大笑,一面又遮着嘴巴,道:“公子你还真是风月老手呢,这鞋子虽然穿不出去,但闺房之中,还是很有情趣的。”

陈惇自然要落荒而逃了。

元旦的这一天晚上,天气其实呼气成冰,然而苏州城老少爷们的心却热辣辣地,因为他们期盼已久的花魁大赛终于来临了。

一早开始,吴淞江江面上船只遮天蔽日,迎来不送往,大家都赶往会场,官船与私船挤挤挨挨,两边的船夫还能凑在一起嗑瓜子聊天呢。苏州下辖的各处县令也是花魁大赛的常客,轻车熟路地换了画舫,被迎入馆阁之中。

有钱的人能买个座位,没钱的挤挤挨挨挑头张望,当然一天的时间里,那些做小买卖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推着车板,挽着筐子在人群中尖声叫卖,岸边专门设了一条彩棚,里头还有简易的摊铺,卖时鲜特产,方便这些小商贩们推销自己的小本生意。

从这个定点零食销售场所走出来,岸边还有许多以前不曾见到的游乐活动,比如陈惇就命人在岸边扎了一个高大三丈左右的秋千,绳索荡开,几乎擦着江水而过,上头有专门的演员辗转挪腾,展示花样,喜得众人仰头观看,连声高呼。

还有执旗泅水的表演队伍,即使江水冷得刺骨,但这些人居然还能**着在水中翻出花样来,这大概就是花样游泳的雏形,每当他们合力做出一个动作的时候,岸上就热闹无比,呼喊跳跃,震耳欲聋。

这个节目表演完,还有一个水傀儡戏。

说起这种水傀儡戏,倒真是让陈惇大开眼界。是先用轻木雕刻制作出海外四夷五蛮王及仙圣、将军、士卒的傀儡木像,高约二尺有余,其傀儡木像之形,只有臀部以上,无腿脚,且用五色油漆漆之,彩画恰似真人。

在傀儡人像的臀部以下,则要平底安装一个榫卯,再用长三寸多的竹多的竹板支撑它。然后放入水中,船上的人摇动手柄游移转动它。另有一人,执锣在旁宣白题目,替傀儡赞导喝彩。

这戏也有好几出,分别是:英国公三败黎王,孔明七擒七纵孟获和三宝太监下西洋。在看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时候,陈惇就发现,即使这个时候的官员依然不赞成当年这种下海的壮举,认为是虚耗国力、奢靡无度。但是百姓们都十分喜爱郑和这个曾经率领三万人开辟星辰大海的人。

鲜花美酒齐备,游人已经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陈惇叫来的道人故弄玄虚像台上吹了一口烟火,像一条火红的缎带似的,霎时点燃了两边的大红灯笼。

百姓的眼睛瞬间就被晃花了,原来沿河两岸竟然搭设了成百上千盏形态可以的灯笼,有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而且是由竹木、绫绢、明球、丝穗、羽毛、贝壳等各种材料制成的。上头用细线编结出各色人物,徐徐翕动起来,人物栩栩如生,像要从灯里走下来一般。

而且这灯笼分明没有人去点,但一盏接着一盏次第亮了起来,像是铺开了一条银河。

响彻的尖叫声和欢呼声几乎要把陈惇的耳朵震聋,大概有半刻之后,人群才渐渐息了欢呼,而此时知府王廷作为官府的代表,做出了与民同乐的姿态来,亲手点燃了第一束烟火。

一大颗烟花被爆上天,在天空中炸开一朵大火球出来,火星稀稀疏疏窜向四周,旋即又消失了,真是流光溢彩,随即一根根白似银黄似金的烟花柱子炸了开,竖了起来,一瞬间有如万千丝绦吹落,光明照地、灿如云霞,一时间人们大声欢呼起来,声震天地。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花魁大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