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最后的枭雄>135,中外合作
此,李旭要求工业厅、商业厅等相关部门要研究如何引进、管理外资企业,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条例。李旭告诉大家---罗斯柴尔德家族做出了榜样,具有千金买骨的示范效应。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陆续有洋人提出投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走到前头。

果然不出李旭所料,罗斯柴尔德投资江西、福建的消息很快就在上海的租界传开了,欧美商人都非常惊讶。同时他们也似乎深受启发,突然意识到了广大的大清国内地有充足的资源和廉价的人力可以使用。于是开始纷纷派人前往两省考察投资环境,试探投资的可能性。

李旭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亲自接见来考察的那些欧美商人,不论大小国籍一视同仁,这赢得了不少中小洋商的好感。他们对李旭这个闽赣两省的地头蛇土皇帝的政策保证更关心,也能接受李旭列出的招商目录和准入条件---李旭只对工业基础性项目感兴趣,那些技术含量低而且和已有民族企业同质、会打压现在还很弱小的民族工业的项目一概拒绝!

想投资闽赣两省光有钱还不行,必须带来新技术新设备!只要满足了这些条件,什么问题都好谈。洋商们也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义勇伯开出了相当优惠的条件,自然也有权要求回报,这是商业原则嘛。

李旭在尽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同时,积极争取外资的进入。本来江西商会、徽商会等本土商人看见大批洋人前来考察投资,都有点担心自己的地盘和利益。后来看到官府开出的招商目录,大家就放了心---唔,义勇伯还是向着自己人的!

自同治五年开始,外资开始陆续进入内地,都是合资企业,主要是中小型的工业企业如机器制造、造纸印刷、钢铁冶炼等。这些外资带来了当时欧美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力地提升了李旭势力范围内的工业发展水平并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方的民族工业的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刺激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李旭也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晚清朝廷害怕洋人的特点,拉大旗作虎皮,时常假借洋人的招牌干些有利于义勇军发展的事情。在坚持保证国家民族总体利益的原则下,他慢慢开始组织一个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包括部分洋人在内的统一战线,为有朝一日和晚清朝廷摊派积蓄来自各方的力量。

外资进入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顽固的保守派指责李旭是引狼入室后患无穷!对此,李旭指示旭报发起公开讨论,引导舆论反击保守派的指责,强调洋人也是人,洋钱也是钱!只要有利国家和百姓,为什么不能让洋人开厂经商?李旭更是亲自撰文批驳保守派的鼠目寸光,大声疾呼要睁开眼睛看看世界,我们的市场不是小小的江西、福建而是整个大清国,更要走向世界市场!我们的国家落后世界太多,必须奋起直追方能迎头赶上,否则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绝不能让火烧圆明园的事情再次重演!


状态提示:135,中外合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