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汉帝国>第三卷 边塞烽火 第一0一章 喜悦满堂
之下,双手一颤,绢帛差点掉在地上。惊愕万分,结结巴巴的道:“这这这……”

景帝浓眉一挑,一把夺过来,一双虎目盯着绢帛,猛的瞪圆了,结巴道:“这这这……朕在高庙时,不是这样的。那时的字迹鲜活如血,虽然数十年过去了,却如初写之时。如今,竟然暗淡了。”

血诏上的字迹依然在,只是色彩与那日在高庙所见大为不同。那时的血诏,字字如血,仿若刚刚写就。如今,有些发黑,早已不再是那般夺目。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窦婴冲景帝叩头。

“哦!”景帝微觉奇怪。

“皇上,必是高祖在天之灵知晓平城之耻已雪。先前字迹鲜活如血,那是高祖精气所化,如今,平城之耻已雪,高祖了无遗恨,字迹当复旧观。”窦婴解释起来。

用鲜血写字,过一段时间就会发黑,眼下字迹才是正常的。景帝先是一愕,继而就是欢喜不已,笑道:“窦婴起来吧。”

窦婴谢过恩,跪坐下来,道:“高祖至死不忘平城之耻,留此血诏,大汉若是不能破匈奴,必成千古笑柄!”

“这话极是!”景帝脸色一肃,道:“窦婴,你到边关,把你所见所闻说与朕知道。虽然周阳的奏章里写了,可是,哪能与你亲眼所见相比呢。”

奏章再好,文辞再漂亮,也是及不上亲眼所见那般生动、翔实。

窦婴应一声,略一整理思路,开始说起来。这一说就是好长时间,吃了好几盏茶,方才说完。他口才好,一一道来,娓娓动听,让人如临其境。

景帝听到高兴处,忍不住叫好;听到悲伤处,热泪盈眶;听到激奋处,紧握着拳头……

“竟然如此悲壮!如此悲壮!”景帝含着热泪,紧握着双手,用力过度,手背发青:“这个周阳也是,怎么不在奏章里说呢?要不是窦婴你说与朕知,朕哪里知道将士们是如此的舍生忘死。”

“皇上,奏章只能写重要的事情,这些事哪能写在上面呢。”窦婴为周阳开脱。

景帝的埋怨实在没有道理,不过,那些热血事迹很能震憾人心,不期然就埋怨上了。微一沉吟,景帝道:“窦婴,长城大捷,数十年未有。朕决心,要好好庆贺一番,对周阳、李广、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冯敬、秦无悔这些有功将士大加封赏!”

这是应该的,窦婴没有异议。

“你熟知典章礼仪,就由你来操办。”景帝浓眉一轩。

“诺!”如此盛事,那是莫大的荣幸,窦婴兴奋不已。

未央宫,宣室殿。

群臣肃立,窦婴、张鸥、庄青翟、许昌这些重臣站在前列。其余大臣站在他们身后,济济一堂,却没有往日那般的肃穆气氛。

大臣们脸上带着喜色,不论文臣还是武将,总是笑呵呵的,胸膛挺起,头颅昂着。

这都是长城大捷闹的。汉朝在匈奴面前,数十载抬不起头,一提到匈奴二字,群臣总不免气矮三分。象如今这般,昂头挺胸,笑脸相向,还是头一遭。

胜利的滋味不品不知道,一品忘不了!

竟是如此的让人难以忘却!

虽然长城大捷过了一段时间了,群臣仍是沉浸在喜悦当中。

就是庄青翟,他对周阳很是忌恨,也是高昂着头颅,挺起了胸脯,喜悦的滋味如此悠长,耐人品啊!

庄青翟是万分庆幸,他没有莽撞,没有跟许昌一道去dàn hé周阳,算是明智之举。许昌撞到南墙上了,在朝中威望大降,他就失去了一个对手,这相位离自己更近一步了。他是喜上加喜,一张嘴裂成了荷花。

唯一不爽的就是许昌了,长城大捷让他威信扫地不说,去了一趟边关,丢尽了脸面。当着那么多将士的脸面磕头认错,这是人生的耻辱啊,跳进黄河也是洗不清了。

一想起这事,他就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了进去,可是,置身在群臣皆笑的朝堂之上,他只有把不爽暂抑,陪起笑脸。他笑得非常亲切,好象他dàn hé周阳、在边关丢人的事情根本就没发生过似的。

“皇上驾到,列位臣工早朝!”

春陀尖细的声音响起。

景帝身着皇袍,头戴通天冠,大袖飘飘而来。脚步轻盈如风,瞧景帝走路那架势,那不是在走,是在飘,好象风一般轻快,就飘到了御座前。

景帝站定,面朝群臣,一双虎目在群臣身上扫过。

“参见皇上!”群臣见礼。

“平身!”景帝右手一挥,袍袖生风,呼呼作响,极有威势。

“谢皇上!”群臣谢过恩,站了起来。

“都坐下吧!”景帝站着,并没有坐。他不坐,群臣也不敢坐。他开了金口,就是恩旨,群臣谢过,坐了下来。

群臣跪坐在矮几上,打量着景帝,只见景帝与以往大不相同,浑身透着一股轻松劲头,长城大捷的喜悦仍在。

“朕看,你们人人带着笑脸,一张嘴乐呵呵的,跟那盛开的百花差不多。”景帝调侃起来了,话里透着轻松。

“呵呵!”群臣一阵轰笑。

“这都是周阳闹的吧?”景帝盯着群臣,笑道:“打了胜仗与打了败仗,就是不一样。以往,一听到匈奴犯边,掳掠屠戮,你们一个个的,脸就白了,张口闭口,说什么匈奴来去如风,今日在东,明日在西。”

文臣们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而武将们却是高昂着头颅。

“你们中还有人说,与匈奴作战,就是与影子作战,即使大汉壮如


状态提示:第三卷 边塞烽火 第一0一章 喜悦满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