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样穿上这样传统的棉袄棉裤。热的话——老辈们说,热点儿好啊,热点儿才能说明厚实,将来日子才更厚实富足。

☆☆☆☆☆☆☆☆

终于,一身藏蓝中山装的杨边疆突破重重包围,踏进了这间屋子,他的新娘子美得像一朵红艳艳的花骨朵儿,全身红彤彤的,脸颊也红彤彤的,含羞带笑看着他。

杨边疆只能看着她笑,这么多人围观呢,他想凑近了跟她说句小情话都不行。

直到冯东进来,脸上带着笑,跟杨边疆站到一起的时候,却不声不响从身侧给了他一拳。大家注意力都在新娘子身上呢。大约嫌他笑得太刺眼,冯东这家伙暗地里下手,下手还不轻啊。

杨边疆笑眯眯吃下了这闷亏,笑眯眯看着二舅哥把冯荞背出了屋门。背出这个屋,就是他媳妇啦!

冯东把她一路背到大门口,杨家来迎亲的是一辆拖拉机,镇上别处可没有拖拉机,一准从农机站借的,手扶架子系着红绸带,拖拉机上放了一把椅子,椅背搭着红方巾,一看就是留给新娘子坐的。

冯东背着,杨边疆在一旁扶着,一起把冯荞放到拖拉机上。

“后头还有空地方,把那些零碎东西装在后头。”二伯娘支派一声,几个帮忙的村民便忙着把脸盆架、热水瓶等零碎东西往拖拉机上头装。

冯荞多少有些哀怨的,怎么二伯娘这么忙啊,忙得满脸喜色,忙得风风火火,忙得她想跟二伯娘说句贴心话都没机会。她才这么想着,三里路,似乎拖拉机才一开动,杨边疆坐在她身旁,刚问她昨晚睡好了吗,早晨吃饱了吗……拖拉机就进了小罗庄村了。

一路被大人小孩欢笑围观,拖拉机开到杨家门口,一长串鞭炮声过后,杨边疆伸手来接她下车。

冯荞被杨边疆一路牵手领着,跨过冒着松烟的火盆,一直被领进了新房。接下来,她只管漂漂亮亮、端庄羞涩地坐在披红挂绿的婚床上,当一个随时被人围观的新娘子。

新媳妇“坐床”了,娘家送嫁的人便被请到屋里喝茶,杨边疆那些个堂弟们终于发挥了用处,忙着把娘家抬来的嫁妆往新房里抬,每次抬进来一样,就嘻嘻哈哈地夸新娘子嫁妆好,还有那刁滑的就故意嚷嚷抬嫁妆辛苦,笑嘻嘻问新娘子要糖吃。

杨边疆亲手做了“二十八条腿”的嫁妆,实际可不止二十八条腿,他后来赶时髦,又加了个城里时兴的大衣柜。然而他对别人都说,嫁妆是他做的,可用钱都是用冯荞自己的工资——虽说他们俩也不用分谁的钱,可这么说更加维护冯荞,让别人无可挑剔。

杨家的老奶奶和婶子们进来看了嫁妆,便一个劲儿夸新娘子是个能干的,自己挣钱拿工资,给自己陪嫁了这么好的嫁妆。

按当时的习俗,还不兴伴娘那一套讲究,要请新娘的一位女性长辈做“送女婆”,二伯娘安排的“送女婆”是邻居家的五堂婶。五堂婶在新房里转了一圈,就喜滋滋跟冯荞一直夸,夸新郎,夸房子,夸她公婆待人热情实在……总之这大喜的日子,谁不多夸几句呀,多好的婚事!

五堂婶很快被请去吃喜宴。杨家准备的喜宴是当地办喜事约定俗成的“八大碗”,八个白瓷大碗的菜式,三碗荤菜,三碗素菜,还有两碗炸丸子。“八大碗”只是个数量,菜式其实也都差不多,至于碗里的菜分量足不足,够不够实在,可就得看主家的家境和重视程度了。

五婶子吃完喜宴便该回去了,临走时来跟冯荞告别,又忍不住开始夸喜宴:啧啧,人家那荤菜真是荤菜,里头真的有肉啊,菜做得实在,够吃,不是有人家那种做样子的“漂汤菜”,一伸筷子就没了……

“冯荞,你可真是掉到福窝里来了。”五婶子笑。

冯荞便也羞涩地笑,她今天就是这么个角色,耳边听着一堆贺喜的话,只负责漂漂亮亮坐床上微笑就行了,也不用多话。

“冯荞啊,那我们就先回去了啊,我回去就跟你二伯娘讲,你可算嫁了个好人家,叫她只管放心。”

“五婶子,那你慢走。”冯荞于是站起身,稍稍把五婶子和几个抬嫁妆的娘家人送到新房门口,看着他们被杨家堂叔送走。

“二嫂子,你回来坐着。”杨家几个小堂妹嘻嘻哈哈的簇拥着冯荞进屋,让她重又回到床边坐着。新娘子结婚这天身份多尊贵呀,送到屋门口就行了,哪还用她远送。

小堂妹们被安排来做伴娘,一个个今天都收拾得齐整些,穿上顶好的衣裳,说说笑笑地挤在新娘子身边,各种打趣她。

“二嫂子,给喜糖吃啊。不给喜糖,晚上闹房我们可不保护你。”

“嘁,还用你保护?二哥那么大个子,自己就保护严实了。”

于是小姑娘们立刻反水啦,叽叽喳喳开始商量晚上怎么闹房。

“叫新郎官给新娘子洗脚……”

“要不,叫新郎官给新娘子喂糖吃……”那小姑娘坏用线拴起来,让新郎官用嘴咬着线喂……”

那年代的闹房,基本还是无伤大雅的玩笑。

冯荞笑眯眯听着,不插话也不答话。伴娘这差事她也做过的,逗新娘子呗,这种气氛中小姑娘们也比平时放肆了许多,总是要想什么法子调.戏一下新娘,聪明的新娘子比如冯荞,是不会接这些话的,不然小姑娘们就越发得意闹腾起来。

过了一会儿,杨边疆进来了。他一进来,小姑娘们就故意在冯荞旁边说新郎官想新娘子啦,跑


状态提示:77.新娘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