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贡献了大量的岗位,为江银镇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代和第二代分配的官员几乎都参与了改革和建设,但是最终由于能源升级和产业结构转换,江银镇的化工和基础的工业材料最终转为全部由外地引进,用来节省成本和场地。

不仅热电厂准备拆掉,旁边的冶金和化肥厂也已经被荒废了三四年,原本准备在2032年地皮招标全部完成之后,再统一定向爆破拆掉来着。

而纺织业和化工业园区,是近四十年里的先锋产业区。

纺织自然不必说,各种流水线供应了不同档次的几千种服装,而化工业园区原本是用来集中造纸、制革,以及感光材料和涂漆的。

六十年前的江银,人口老龄化普遍,旧的基础工业青黄不接,镇子的发展陷在缓慢而尴尬的局面里。

三十年前的江银,开启了特色工业并且得到了省内的大宗政府投资,成功赢回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整个镇子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福利也提升了多个档次。

而十年前的江银,由于前两代空降官员和本地官员的鼎力合作,定下了产业转型和升级的目标,在扩充旧园区规模的同时还开始接洽其他产业的跨省、跨国合作,将制药业从旧的化工园区分离出去,开始做大药业的生意。

柳恣上任的时候,站在这继往开来的时代路口。

他接手的,是一个从贫困到小康水平,再到争上游水平的镇子。

原本如果他能够继续走下去,三年内这个镇子就可以申报为一个新的市,去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机会。

但是这场时空异变,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和设想。

纺织业的整个园区几乎都作废了。

以现在的水平,他们完全没有可能对外倾销自己的纺织产品。

先不说三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如何,能不能构建一个不会被突发战争破坏的贸易体系。

就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购买力,恐怕卖这些东西都根本不能回本。

柳恣哪怕只是观察郭棣穿的官袍,都明白这个时代的人喜好繁复的织功,以及各种精致的手工制品。

二十一世界流行的简约式审美,在这里是完全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就连江银镇自己居民的衣服,都完全可以去扬州城里买布料甚至是成衣,因为价格相对而言实在是便宜。

现在的整个经济循环,是重要物资如电、油等全部由政府掌控,每个月可以开支多少都会列明细提前公布,用完了也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

所有人员都尽可能被公权力集中控制和约束,活动范围被规划和限制起来。

幼儿有四家合并后的大型公立幼儿园,学校是初高中合并的两座中学,而成年则按性别和职能区分。

虽然已经有少数的蔬菜店和生肉店等恢复开张,但背后的老板仍然是政府。

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角色得到食物和其他资源,成年人可以通过服役和劳动得到一定的报酬。

能做到以上这些,都耗费了参政院无数的心力。

扬州城目前已经回升至了六万的人口,江银虽然有少数生老病死的情况,人口也维持在五万有余。

一共十一万人需要由参政院来管辖,说实话有点麻烦。

虽然名字改成了参政院,但行政结构其实仍然是从前镇政府的班子,只是当时占下扬州城的时候对外临时这么叫而已。

如果能够选举出新的元首的话,柳恣真的不想接手这烂摊子了。

问题是群众一致喜闻乐见的表示柳元首你最棒了柳元首就是你了,还选什么啊战争时期就别折腾这些了。

老一代官员已经废了两三十年的劲,如卫生局的宋局长之类的人,在时空异变之前就盼着早点退休专心带孩子。

而中青一代的官员,因为专业和分职的原因,也压根对元首这个位置不感兴趣。

他们都体验过工程局警察局等等做得多错的多的状况,也更清楚这四五年来柳恣的才干和能力——

这时候贸然的站出来,顶替他的位置,先别说一堆新的职务要如何熟悉。

光是犯错要承担的后果,都是灭国级的。

不了不了,这个真的伤身体。

作者有话要说:要讲的东西太多了,一个一个来。

毕竟是群穿,金国的历史、宋国的状况、蒙古的势力,还有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体系,都还完全没有展开。

但是光铺设定不走剧情是不可能的,

有很多不是不讲,是篇幅不够——根据轻重缓急排队吧。

--------

因为榜单的关系,有些对纯爱无感的读者可能误入这里了,

统一回复下吧。

感情线和剧情线如何写,还有未来势力的对峙,配角的作用,都是既定的。

不可能因为一部分人想看无cp,就删掉我前面所有的伏笔和安排,

再聪明的人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

虞璁如此,柳恣如此,都活的高处不胜寒。

越优秀就越孤独,亲妈不可能让他们孤独终老的。

大家的意见都看过了,在此说一声谢谢。

来去不留,看的开心就好。


状态提示:43、第 43 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