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鸣器响起的时候,蒙头睡着的两人被同时惊醒,本能地掀了被子就往监控器面前跑。

屏幕中的铁幕之外,已经集结了三万余人的军队。

他们在深夜时陆续抵达,轮换休憩直到正午,所有的集结和准备已经完毕。

由于部分林木被砍伐或者压坏,少数摄像头失去功能,但并不影响整体的观察和监视。

赵青玉看着还在陆续集结的攻城队,用鼠标放大部分细节,皱眉道:“这都是什么?”

辛弃疾与他相处了数天,如今两人也渐渐熟悉起来,他俯身看了一眼,低声道:“这是‘行天桥’,用来蚁附于城墙上的东西。”

眼下双方还没有进行激烈的交火——城内在观望,城外还在组装各种大型器械,气氛压抑而诡秘。

赵青玉心里一动,问道:“你知道金人是如何攻城的?”

“嗯。”辛弃疾的目光跟随着鼠标看向金**队各处的情况,语气熟稔道:“《墨子》曾记载了十二种攻城之法,大致有临、钩、冲、梯等等。”

“而实际上最常用的,只有三种,那就是水攻、火攻和土攻。”

他示意赵青玉把屏幕放大到东南角一堆被闲置的木头架上,解释道:“这个是望楼,但是明显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

望楼是利用木工技术搭建的瞭望塔,从前在攻占汴梁城时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如今扬州城里三层外三层裹得和卷心菜一样,这时候搭个六七米高的望楼意义不大。

“还有这个,行天桥。”辛弃疾已经懂得如何用手势操作界面,示意青玉看他们正在拼接的木梯:“这个是攻城用的——车里有苦力把这长梯推到顶点,在卡住之后,下端的轱辘会把第二段长梯放下来,同时机关链扣固定在城墙上。”

他注意到已经有少数人组装完数米长的云梯,但那铁幕之上仍然毫无动静,心里有几分暗暗的着急,只询问道:“守军呢?”

“这儿没有守军。”赵青玉撑着下巴,指了指那高耸的铁幕道:“这个是危险建筑,前后二十米范围内不允许靠近的。”

什……什么?

辛弃疾下意识地想拿电脑翻翻这是个什么意思。

什么叫危险建筑?

整个铁幕,都是在几个建筑师的指导下垒就的。

搭这个玩意的重点,不是在于彻底的把金兵封死在外面——真要那样做就应该搭个十几米高,最好把墙造的跟绿地金融中心那样,搞出个通天塔的气势出来。

铁幕的存在,是为了延缓金兵的进攻,拖延他们的战术组织,同时为了大规模的自动化杀伤。

整个铁幕的重心略微靠北,即使地雷引爆,集装箱也会跟车轱辘似地滚向北方。

铁箱墙和土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

如果是传统意义的石墙和土墙,在攀爬的过程中不仅有多处可以钩住着力点,城墙倒塌以后也只是委顿在地,反而可以形成山坡,帮助外头的人更快的进来。

而铁箱由于是一个个分离的集装箱拼接而成的,在攀爬的人数达到承载能力极点时,就会跟着受力点滚下去——但整体上却只如同少了一块积木一样。

根据集装箱的特性,除非整个金军把某一栏的集装箱全部拆完,他们才有可能过墙,但这样同样会触动旁边的建筑结构,造成一连串未知的反应。

铁幕的七八百米开外,攻城的军队在号令的吹奏之下,开始缓缓地往前行进。

耶律元宜本能地站在后方,隐约觉得哪里不对劲。

再迟钝的将帅,这个时候也应该知道外头有人来了吧。

他不清楚这铁墙与城墙有何区别,但从前也不是没见过城墙,向来没太大的区别。

四个人叠起来都估计摸不到顶,那就多支架梯子是了。

除了这守城的士兵看不见一个人之外,还有个问题在于,这城墙之外怎么会连拒马的蒺藜和鹿角木都没有?

这里是扬州城,更是一方重镇,从前探子来监视郭知州的防守情况时发回来的消息,也说是有陷马坑之类的设计的。

为此耶律元宜还特意安排了一支兵种用钉耙排除些伤马的东西。

“他们开路了。”柳恣紧盯着屏幕上缓缓接近城墙的军队,看着用亮红色痕迹标记出来的距离线。

在距离城墙一百米到五百米的地方,都疏散地放置了地雷。

在距离和深度的控制下,一个踩响以后只会引爆一小部分区域,但不会造成联动式的反应。

伴随着马蹄和攻城车驶向前方的那一刻,在沸腾的人声之中,突然传来了一声极细微的金属鸣响声。

下一秒,那片区域的攻城车直接被炸了个人仰马翻,木头片和盔甲都直接飞到了天上!

“这是什么?!”

耶律元宜本以为是哪里突然出现了敌军,可这一阵子的爆炸完全令人猝不及防!

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又是为了什么?!

宋国的军队也配备过大量的□□装置,但都是需要人搭弓射弩或者投掷——眼下仍然见不到一个守军,如何分辨来源!

由于这突然的一阵骚动,军队停止了前进。

不,他还要回去和主上复命,不能停!

战鼓再次擂响,军队再次推着攻城锤和攻城车往前行进。

伴随着运载兵械的马车和战车轧到特定的某一处,轰炸声再次从不同的地方传响而起!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奇门遁甲之术!

耶律元宜已经完全不敢上前,他只知


状态提示:38、第 38 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