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女帝的内阁首辅>第两百六十七章
做下的。

孙德全也是最近打儿子的时候才无意得知的。

当初,孙德全因为儿子某件事恨铁不成钢,打得儿子孙胜满地打滚,让孙胜交代有什么坑爹的事,孙胜以为他都知道了,才吞吞吐吐告诉了他,自己和弟弟们在老家替他“攒养老田”的事。

孙德全一听说,三个宝贝儿子,替他挣下了16万顷的良田,眼前一黑差点昏过去。

这份家产,在这节骨眼上绝对是阎王爷的催命符。

但孙德全还存在一份侥幸。

天高皇帝远,刘青钱和柳川应该不知道吧?

再说,他儿子孙胜交代,他们三兄弟也没有猪头到明目张胆的地步,都是以“挂名田”的名义,让那些小地主、民众们自愿挂靠在孙家账下的。

所谓挂名田,其实是明朝有功名之人,敛财的主要方式。

大夏规定,凡是田地都要缴纳赋税,且赋税还不轻,国家十比一收税,但那些地方胥吏们以火耗等各种名义,巧立名目搜刮的,比这个还要重得多。

有没有办法不交税?

有。

就是挂名田。

朝廷规定,有功名之人可以有一定免税名额,免除赋税徭役。比如考中秀才,就有300亩,考中举人,是300顷,而中了进士,就3000顷。朝中官员随着品级,还有额外的免税田名额。四品以上官员,名下有上万顷不交赋税的田地,再正常不过。

所以,你家穷得叮当响不要紧,只要考中了举人进士,出将入相,自然有大把无权无势的地主和农民,带着田契地契找上门来,请求收下他们的地契。双方通常签订假买卖契约,以极低价格,自愿卖给挂名东家。免去的赋税,其中一半好处,交给挂名东家。

但这种挂名规避赋税的行为,当然是违反大夏律的,官方是不承认的,因为这样是减少朝廷收益,跟皇帝抢饭碗。所以请求挂名的民众就要冒很大风险,一旦挂名东家起了黑心,翻脸不认账,要吞并土地,那些民众就算告到官府,也打不赢官司,他们只能怪自认倒霉。

这就是孙德全家,短短十几年,财产翻1600倍的秘密。

孙德全三个宝贝儿子,一个比一个纨绔,他们打着孙德全旗号,到处收挂名田,又收那些希望巴结孙德全的官员的贿赂,最后发展到强取豪夺,鲸吞乡里,强买强卖,打死人命的地步。

这些黑材料,柳川早就派人去南河郡,一一收集好了,就等关键时刻,狠狠告孙德全一状!

此时,刘青钱就慷慨陈词,将孙德全家发迹的各种黑材料,一一翻出!

一炮接一炮,孙德全被打得一脸懵逼。

别说其他人目瞪口呆,就连他自己都‘大开眼界’,这才知道孙胜这三个小兔崽子,坑爹玩意,背着他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不过,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孙德全自己平素也没少干坏事,亏心事,不然他儿子怎么那么纨绔?

刘青钱足足念了一个时辰,才将柳川暗中提供的孙德全黑材料统统念完。

这次骂神没有骂人,只是冷笑看了孙德全一眼,退回位置。

昨天,你对我爱答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朝廷上,鸦雀无声。

许兴运咳嗽一声,揶揄道:“孙德全啊,想不到你还是理财小能手。话说我山西人晋商经营无敌,但也没人能把财富翻1600倍。以后我理财,就要靠你指点了。哈哈。”

说着,他拿出十两银子递给一脸懵逼的孙德全:“年关将至。兴运家里别无?年底给我个过年钱就好。”

朝廷上,这个热闹了。

很多官员都看不惯孙德全补丁衣服穿十年,在老家大捞特捞、吃相难看的伪君子嘴脸,加上刘青钱踢爆真相、女帝面色不善,墙倒众人推,迅速转变立场,纷纷出言讽刺,各种段子,各种装穷装逼,漫天起飞。

“许兴运还有钱理财?我家都要吃土了!孙尚书求借钱过年!”

“你还能吃土?我家土都吃不起,孙尚书求收留,管个年夜饭就行!”

“我总看着孙尚书,补丁朝服一年又一年,原来深藏不露。”

“你懂个屁?这叫财不露白!可怜我为官20年,家里土地不增反减,都贴补衙门用了。孙德全求传授发家经验!”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现在才知道,跟孙尚书一比,都是渣!”

各种段子,各种欢乐,各种装逼,人人争先恐后装穷,求孙德全赏经验,赏理财,赏年夜饭。

这帮人有穷得,但更多都是富的流油的,但女帝就在上面虎视眈眈看着,谁不要装穷装逼装可怜?于是,满朝文武都变成了乞丐,只有孙德全富可敌国。

孙德全这个脸黑的。

长公主不动声色,朝一边扭动了一下屁股,离孙德全远一点。

“我去!真危险,差点就上了贼船!”长公主心中庆幸不已,狠狠瞪了孙德全一眼。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长公主一咬牙,出列大声道:“岚儿!本宫,要附议大臣刘青钱,一起弹劾孙德全!”

刘青钱翻了个白眼,你妹,刚才不见你支援,眼看要成功,你也跳了出来。

“冤……我,这,啊,不是……”孙德全真是百口莫辩,瞠目结舌,只能说出几个自己都不明白的音符。

柳川面无表情,仿佛一切都跟他一毛钱关系没有。

姜岚阴冷的目光,盯着孙德全。

孙德全自从上了礼部尚书一


状态提示:第两百六十七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