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被诬为谋逆得不偿失,如今府里的守卫力量够了,只要不是母皇发动禁军,固若金汤。”

沈三问拿起她写写画画的图纸,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公主答道,“如今有三方势力需要处理。

第一是军队势力,王孝杰守吐蕃,王方翼守中部支援各方,黑齿常之守西边和北边,张扬从突厥抽不开身。必须有足够的力量震慑他们,或者让他们心底里服从,这也是母皇最担心的,得做好。

第二是朝中反对势力,凡事都要唱对台戏,平时便罢了,如今留不得了。我打算将他们打散,安排到各地,若是能够想明白,有价值的再复用。

第三是中立势力,大多数是从属于母后,除了那些母后的心腹,也应该拿出态度了。”

沈三问挠挠头,“这么麻烦吗?”

公主笑道,“要让他们办事,必须得让他们没有阻碍。还有动力,母后没办法给出的许诺我能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你能说服一些人站出来,我们就能看清更多反动势力,将他们连根拔起。”

沈三问宠溺的笑笑,“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已经将需要的物质备好了,只有人员问题等吏治整顿完毕我们再商议。”

公主:“恩。”

依照他上朝的境遇,这就不是个轻松活啊。阳奉阴违的人恐怕不少,还有大势上服从,小事找麻烦的,光是分辨说服就够烦的了。

这次没有从老臣下手,他们活的时间太长了,世界观已经定型了,许多人都想的是安稳渡过晚年,不要有大意外就好。

相反,那些年轻人会想要建功立业,奋勇拼搏,所以,公主将目光瞄准了朝中的闲职和科举落第之人。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名落孙山的人中会有许多放弃再行科举,或者家庭困难无力科举的。

若是让他们作为国家设立的学堂夫子,有薪资又能接触各种典籍,边工作边读书,做自己十几年一直做过的事,不过从学变成了教。

真的是好事一桩啊。

然后朝中眼看着没办法升职的闲臣,学问是可以的,但是处理实事是不行,升迁无望,也不好转行,从士下调到农工商。现在大周国家给你一个新的身份,依然是为国家办事,还能让他们有全新的人生。

又是好事一桩!

狄仁杰现在不就是在做教育工作?

虽然别人做的是帝师,教的人不同,但是谁能保证以后你教出来的就不是状元探花呢?若是能教出几个得意门生,一样是人生赢家啊!

就怕这些人不能理解她的苦心。

沈三问想了想还是写了一篇文章,祖国未来的展望,以英雄出少年,少年决定国之未来为题,歌颂师者,并着重弘扬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让全国人明礼明礼,是每个读书人应该继承的圣贤遗志。

无论有什么想法,光想是不够的,必须努力去写,将想说的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写出来,才能让人读懂你的思想,并且受到感染。

对付文人的时候,笔杆子这样武器,比枪杆子好用很多。

许多人会将书中的故事,误以为是人生经历的一种,并且感同身受,以书中人物的悲喜影响现实的感官。

每一篇读到的文字都有一定概率加深他们的观念,所以,沈三问离开几日后,洛阳才会恍如换了一个世界,盖因接触到的反对声音太多了。

如今,拨乱反正的时候到了。

而作为文部影响最大的人,这项工作沈三问驾轻就熟。

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向全世界证明其正确性,然后说服第一批同道者。

照例是文部所有的推荐位,都登上了号召有志青年从事教育,从圣贤之愿的文章。

每读一次这些人反抗的心思就会少一分,沈三问相信他们引发他们的反思,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道理!

还有一篇更为激进的阴谋论。

社会趋势是无人可挡的,科举取士既然诞生了,读书人的地位高人一等,就会有无数人追寻高人一等的地位去。

沈三问又借此分析了教育的重要性,传道是在这条路中铺一段桥梁,对人的恩情如同再造,领路传道之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

真正认真授业解惑之人,会得不到尊重和回报吗?

这是社会的需要,而历史是由各种社会需要推动的。

如果勇敢踏出今日这一步,每个人都是创造历史的人,这是个天大的好机会。

一人的光芒有限,但是他的每个学生都会将他的光芒发扬光大,不能为士,他们得到的荣耀也会远高于官吏。桃李遍天下的时候,谁还会想起往日的窘迫和无奈。

沈三问还劝慰道,不用担心自身的品德和学问不足以教授,万事开头难,能教会学生识字读文,能做一些简单的文句讲解,便是学生第一步最重要的领路人。

沈三问写了许多,并没有反驳其他人的观念,也没有谈教育改革和花费,只提广大群众看重的科举,只提做老师的好处。

大周这么大,能中举的人有多少?而且他们都做官了,他们的反对不会再流于言论,而是会付诸行动。

他要打动的是那些没有中、没有考、没希望中的。

他也没指望那些自负才气的人去从事教育。

虽说少数人引领潮流,但是决定权反而在大多数的庸人身上,他们会判断那种行为和言论对自己有利,从而做出选择,他们是真正决定社会走向和趋


状态提示:1风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