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仙侠修真>玉霖碧雪剑>第二回 国破家亡志不休 慷慨赴死英名留
写下《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劝道:“文公忠孝,已仁至义尽。若能归顺我大元皇上,仍可保你宰相大位!”

文天祥泪如雨下,愤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

见不能顺,张弘范又感其仁义,便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行程中,文天祥绝食抗争,八日夜滴水不进,却依旧未死,无奈,只好放弃。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及其奢豪,文天祥无动于衷,坐至天亮。于是转送兵马司,入狱监管。

这日,忽必烈求贤若渴,问道:“各位卿家,九州广阔,何处可得不世之材?”

尚书王积翁出班奏道:“普天之内,非宋相文天祥莫属!”

“如此,有劳爱卿了。”于是,元帝下旨遣王积翁去劝说文天祥。

王积翁领命,便入狱劝说文天祥归顺。

文天祥道:“若以方外道士宽赦,以世外之身为朝廷顾问,也可。如封官晋爵,而抛弃生平抱负,那高位与吾又有何用?”

王积翁便想与宋朝降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命,释放文天祥为道士。

降官留梦炎反对,说道:“文天祥一旦放出,如虎归山,定在江南号召天下抗元。到时,又置吾十人于何地?”

此事于是作罢。

至元十九年,福建有僧人传土星冒犯帝坐星,疑有变乱。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称“宋主”,引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京城更有未署名书信广传,上写道:某日火烧蓑城苇,率领两侧翼的士兵作乱,则丞相无忧矣。

适时有人暗杀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马,元朝廷疑信上所言之丞相便是文天祥,于是命令撤除城苇,迁徙瀛国公及宋宗室到开平。

元帝忽必烈召见文天祥问道:“你可有甚么愿望?”

文天祥回道:“只求一死!”

忽必烈不忍,叹气转身,挥手示意士兵带下。

文天祥上刑场之时从容不迫,坦然对狱中吏卒道:“吾事休矣。”向南跪拜后被处死,终年四十七岁。

几天以后,文妻欧阳氏收尸,却见他面如活人一般。

慕容雪恍恍惚惚之中听到夫君呼唤,渐渐苏醒过来。时夜色已至,慕容雪偷偷察看,见四下无人,急怀揣娇儿,战战兢兢逃出李府。行不多时,就听有人大喊:“快快寻找,莫让她走掉。”忙定身回首,只见远处有数把灯笼忽闪而来。暗思:“若被那李贼搜到,吾命事小,娇儿怕也在劫难逃。”思及此,又取出几件衣物,将婴儿牢牢包裹,纵身跳进江水。

却说慕容飞鹰帐下有十名武艺高强的贴身侍卫,分别叫:一卫国、二卫家、三卫山、四卫河、五卫海、六卫川、七卫民、八卫汉,九卫池,十卫城。因战败与慕容将军分散,一起来到鹳山隐居。得知慕容将军以死殉国,伤心不已。正对江水祭拜,忽闻有小儿啼哭之声从江中传来。急遁声寻觅,见一妇人卧于岸滩,手臂仍做高擎姿势。忙吩咐抬进屋内,又着人去请来郎中。

郎中把脉诊治后说道:“此人产后身子虚弱,又得惊吓。所幸并无大碍。待服几日汤药,调养一番即可。

十侍卫作揖拜谢,送走郎中。转回屋内这才仔细观看,却发现是慕容家小姐,大惊。

大伙忙躬身施礼,问道:“小姐因何自寻短见?”

慕容雪娇泪涟涟,当下把事情原委细说一番。

十侍卫纷纷大怒,骂道:“那等畜生,不知保家卫国,却来暗害忠良之后。他日遇到,必除之。”

慕容雪问道:“尔等怎不随吾爹爹征战,缘何流落于此?”

十侍卫泪如泉涌,便将慕容飞鹰将军殉国之事,一一讲来。

大家抱头痛哭。

许久,十侍卫止住悲痛,问道:“小姐作何打算?”

慕容雪满目凄凉,摇头叹气。

十卫城见状道:“小姐不妨先埋名隐居,有小的们照顾。待寻得展老爷消息,再行相赴,如何?”

慕容雪道:“别无他法,只好如此。”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婴儿已长一十六岁。因怕元朝细作得知,便随十卫城之姓,起名十思君,称十侍卫为叔叔。慕容雪教他文化,十侍卫敦他习武。

一日,暮春光景,十卫城小女十媚儿并村里少年在树下戏耍。其中一少年与十思君较量武艺,被他打倒。少年骂道:“你这野种,无名无姓,父亲也不知是谁,还在此撒野。”

十媚儿大怒,上前抬手扇那人一记耳光。

十思君被那少年骂出这般言语,转身飞奔而去。跪告母亲,眼泪如注道:“人生于天地之间,禀阴阳而资五行,尽由父生母养,岂有为人在世而无父者乎?”

慕容雪道:“你父亲生死不知,你真个要寻?”

十思君悲声道:“当真。”

慕容雪吩咐侍卫拿来一雕花锦盒,自中取出一把小刀,付与十思君。十思君接过银刀,仔细观看,只见刀柄上镌有鹏飞两个金字,当下揣入怀里。

慕容雪示意儿子及十侍卫坐下,并将冤仇家恨,讲与他听。

十思君听罢,不觉哭倒在地道:“父母之仇,不能得报,何以为人?十六年来,不识生身父亲,至今日方知有父亲,此身若非十叔叔捞救抚养,


状态提示:第二回 国破家亡志不休 慷慨赴死英名留--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