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玄幻奇幻>宋翔>四十二求签
通游客,对他这样的人,大雄宝殿自然是随时敞开。

值班僧人把完颜宗政送到大雄宝殿,然后告了一个便,转身回门口值班,这里早就接到了那个小沙弥的通告,自有知客僧人来接侍完颜宗政。

完颜宗政走进大殿,知客僧人双手合什,向他问迅。两人见礼之后,知客僧人立刻将早己准备好的三注点燃的檀香递了上来。完颜宗政接过檀香,面对释迦牟尼佛像跪在蒲团上,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然后将檀香插在香炉里。

这时慈云寺的方丈澄光大师早己得到了禀告,赶忙披上一件金线编织的锦澜袈裟,从方丈室出来面见完颜宗政。他们两人早就认识,因此也少了许多俗礼。寒喧一番之后,各自在蒲团上盘腿坐下。

澄光这才问道:“听说近曰朝廷公务甚是繁忙,丞相大人怎么有空突然来到敝寺降香。不知这一次丞相是来游玩,还是许愿布施呢?”

完颜宗政笑道:“方丈大师,老夫今日只是偶然心血来潮,才来贵寺降香,另外还想求签, 问个吉凶祸福。”

“哦!”听完颜宗政说要求签,澄光到是有些意外,但立刻命令知客僧人,把签筒拿来,又向完颜宗政问道:“不知丞相大人是为何事求签。”

完颜宗政没有回答,从知客僧人手里接过了签筒,双眼微合,口里默默念道着什么。澄光和知客僧见了,知道他是在祷告,因此也不打扰他,在一边静心等候。

过了好一会儿,完颜宗政才睁开眼睛,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双手抱着签筒,用力的摇了起来。

不一会儿,只见一支檀木签从签筒中飞了出去,但完颜宗政摇的力量大了些,“啪嗒”一声,落到了门口。知客僧慌忙起身,正要去拾那支签,早己见一支手从门外伸进来,将那支签拾起,然后只听有人呵呵笑道:“丞相大人还没有说,是为何事求签。”

拾签的是一名五十岁左右的老僧,身穿一件很普通的灰色的缁布僧衣,足蹬多耳麻鞋,手里握着那支签,却没看上一眼。

完颜宗政和澄光先是一怔,但看清了是这老僧之后,又都笑了起来。完颜宗政立刻从蒲团上起身,拱手施礼,道:“原来是大师来了。”

而澄光也站起身来,道:“师兄来得正好,丞相大人来到敝寺求签。师兄精通佛法,腹藏精珠,是老纳的十倍,由师兄来为丞相解签那是再好不过,师兄快请坐。”

一边的知客僧也非常机灵,立刻递过来一个蒲团。那老僧双掌合什,向两人各施一礼,然后念了一声佛号,在蒲团上坐下,仍不看签,转头对完颜宗政笑道:“若是丞相不说明求签的原因,却让贫僧如何为丞相解说呢?”

完颜宗政迟疑了一下,才道:“朝廷将行南征之举,兵征凶险,胜负难料,因此老夫想求一签,看一看朝廷这次南征是吉是凶。”

因为就在昨天,完颜长之就以经下诏全国,宣布报复年初宋军无顾进犯大金之仇,决意御驾亲征,亲自举兵南征,并且就在七天之后,正是誓师祭旗,发动大军。因此完颜宗政现在对二僧这样说,并不算是泄漏机密。

澄光点了点头,赞叹道:“原来丞相如此忧心国事,老纳实在是佩服之致。” 转向那老僧道:“师兄请为丞相解签。”

那老僧笑了一笑,突然将手中木签又投入到签筒中,马上又把签筒摇了几下,那支签一下就和其他的签混在一起,再也分不出来了。

完颜宗政和澄光见了顿时都大吃了一惊,澄光的本意是想让那老僧对完颜宗政说几句好话,那知他做出这样的举动来,忙道:“师兄,你…你这是何意?”

那老僧淡淡一笑,道:“军国大事,岂能是以签木而定之,当年武王伐纣之时,曾卜龟兆以定吉凶,结果得卜不吉。文武皆惊,唯太公投龟骨于火中,曰:枯骨死草,焉知凶吉。武王逐从太公之意,举兵伐纣,开成周八百年之天下。如果当时武王顺从卜占之意,又岂有周氏的天下吗?”

完颜宗政听了,眼睛闪了一闪,仿佛若有所思。

只听那老僧接着又道:“还有一例,大唐武徳九年,秦王李世民于玄武门之变前夜,同样使卜人占测凶吉,张公谨自外入室内,投龟骨于地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今即在不疑,为何以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亦不可已也。臣愿大王思之。’而李世民遂从张公谨之议,不以卜占而定,后来才因玄武门之变而蹬上皇位,才有后世的贞观之治。”

说着那老僧看着完颜宗政,道:“朝廷政令,贵在当断则断,当绝则绝,若是朝令夕改,犹疑不定,又岂是成大事之意。又何必以签卜而定乎。”

完颜宗政沉呤了片刻,忽然长身而起,像那老僧躬身一揖,道:“多谢大师提醒,老夫这番确实是受教了。” 然后一甩袖子,转身走出了大殿。

看着完颜宗政走出大殿的身影,那老僧也站起身来,微笑不语。而澄光方丈却还糊里糊涂,对那老僧道:“师兄,你这……这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那老僧看了澄光一眼,笑道:“方丈大师,朝廷南征之议以经决定,其中的战败吉凶之兆,岂是我等所能解签而定议的,若是解得不准,日后朝廷回兵,岂不是要连累慈云寺吗?刚才贫僧一番言语,便不用卜占,岂不是少了许多麻烦吗?”

澄光这才恍然大悟。按他原来的想法,完颜宗政来问南征成败,自


状态提示:四十二求签--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