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东吴崛起>第十七章 调整开始

“此间事了!那便说说军制之事!”

众人一致同意孙权提出来的三等兵制后,孙权还不想放过众人,又抛出了一颗洲际导弹。

“军制?”

军制这个东西,可不能说改就改的。这个军制就好比官制一样,不是某个人说改就能改的。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制度,然后按照这个制度就好了。如果突然冒出另一个制度,是不是就是在宣告,我要造反呢。

不过,张昭和周瑜对视一眼,张昭起身问道:“不知主公想如何修改军制?”

既然张昭都发话了,其余几人也没有说什么,还是先听听再说吧。

“现在军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不合适!”

一军有多少人?孙权不知道,可孙权知道的是那庞大的底层军官。打个比方,一个军一万人,那有多少个伍?两千个!那就是两千个伍长。就单单这两千个伍长,孙权得需要支付多少的粮饷?

孙权没算,反正是个庞大的数字。所以,孙权说道:“吾打算,十人为伍,设伍长;百人为队,设队正;千人为卫,设卫长;万人为营,设校尉;三营为一军,称将军!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张昭和周瑜听完,顿时送了一口气。好在,改动的地方不多,完全还能找理由给搪塞过去。

可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十人为伍,似乎有些难度。

所以,周瑜站出来质疑的说了一句。而孙权是这样说的,“一卫人马,一千人,便有二百个伍,如今变成了一百个伍,伍长自然少了一半,粮饷、抚恤也就减少一半。如此一来,吾才能省下更多钱粮或是招募新军或是安抚百姓啊。”

说起来,孙权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为了省钱。总的财政收入是有数的,单单支付粮饷就得需要很大的一部分。而从整个军中减少一半的伍长,这个比份可就缩小了一大部分。

其实,“五人为伍”的兵制,最早出现在周朝。而五人为伍也是由士兵所用的兵器决定的。

步兵使用的兵器主要有弓箭、殳(shu)、矛、戈、戟五种。弓箭是远距离杀伤兵器,殳、矛属于长兵器,戈与戟则是相对比较短的兵器。步兵五种兵器构成一个完整的战斗整体,长短并用,可以互相掩护。手持五种不同兵器的步兵一定要按照次序排列在一起,这就是为何一定要“五人为伍”的原因。

五人为伍,发展到现在是什么情况,孙权不知道。可孙权却知道,隋朝的府兵,五个人,是组成一个小梅花阵的最基本单位。而这个小梅花阵,则是在对阵杀敌中,最有效的进攻、防守的小型阵法。

当周瑜把为什么要五人为伍解释给孙权之后,孙权思量了思量,说道:“是吾欠考虑了。可是,没有什么折中的法子?现在的兵器照于大周时已经有了诸多改变。一人为盾,一人为刀,二人持弓,一人长戟,岂不也可?”

“这个……”周瑜没话说了,因为现在军队中大部分的兵器也确实是这样安排。而这件事,主公本来是知道的啊,如今怎么又这么问?

不过,随后孙权又自言自语道:“若是将此规模扩大,两名盾牌在前,之后是两名刀手,然后是四名弓箭手、两杆长戟,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吧!”

什么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瑜现在终于明白了。

不过,随后孙权又说道:“可是按照此等排序,若是敌军骑兵冲进队列,那岂不是虎入羊群?为何不一卫为盾牌手,皆在队列前方,之后为刀手卫、弓箭卫……而十人一伍,也能组成梅花阵,岂不妙哉!”

“主公,属下以为,此事可以一试!”

“好,既然如此,那就从军中挑选二百甲士,先练习一阵,再做比较。”

“诺!”

随后,孙权又和几人商量了一些别的事情,等众人发觉之时,天色早已大暗。于是,众人纷纷告辞,离开了侯府。

众人走后,孙权一脸兴奋的到了后堂去了。可走出侯府的张昭几人却面色沉重的又凑到了一起。摆上了酒菜。

“公瑾,主公修改如此之大。汝以为,主公何意?”几人刚刚坐下,一口酒水还没喝,张昭就忍不住了。

周瑜摇了摇头,“不知!”

一旁刚端起酒杯的黄盖一听,差点就喷了出来,见众人一脸嫌弃的看着自己,黄盖只好砸吧砸吧了嘴,“好酒!”

众人没有理会黄盖,只听周瑜又说道:“在下感觉,主公好似变了。就跟……就跟……变了个人一样!”

经周瑜这么一说,张昭也顿时想起来了。是啊,曾经我也有这种感觉的。尤其是在……

“就从伯符去了之后……”周瑜又缓缓说道:“主公于广陵城外遇刺之事在下也曾耳闻。可后来主公行事跟以前完全不同!”

“尤其一点,”忽然黄盖插嘴说了一句,“主公言语,似乎太随意了一点。”

“不错!”张昭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张昭最有体会了。因为张昭在孙权掌权之后,本想给孙权灌输一些治国的理念。可孙权那几天问的,都是一些平日里芝麻大小的礼节性问题。

本来这些东西在孙权小的时候就已经全懂了,可怎么好像又全忘了一样。而且,忘得还像个出生婴儿一样。

“诸位!不论主公变与不变,始终为我等主公。而且,今日我等可不是来讨论主公是否变了。”一旁的张纮,悠闲的夹了一根鸡腿,悠悠的说道。

“是极!”张昭一点头,问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 调整开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