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七十九章 士子智囊团

在短暂得慌乱之后,其中一名士子迅速冷静下来,大声发表了他的意见:

“大人,我们现在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弄清楚对方的大致数量,这样才能据此作出对应的措施。”

此人的话十分有道理,立刻得到了众人得认同。

如果敌人数量不算太多,那么就可以积极应战,直接给来犯之敌一个教训。如果敌人数量过于庞大,不是自己一方能对付的,那么就应该暂避锋芒。或是拒城坚守,或是前往东平陵与曹操的郡兵汇合。

赵二又看了看曹操发的的公文,却只得到了一个“大股、大量”的模糊信息。

大量是多大量?

另一名士子也冷静下来,建议道:“大人,不如我们再派人去郡中询问下,看看曹国相那里有没有什么具体信息。”

赵二摇了摇头,否决道:“不,曹国相这人我了解,他如果知道敌人具体数量,一定会直接在公文里说明。既然他没说,那么就肯定是因为他也不清楚。”

众人又开始议论对策。

一名士子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大人,据我所知,自从黄巾之乱平定后,其余党得数量便大大减少。其中势力最大得黑山黄巾,在年初已经被朝廷招安,剩下得黄巾余党,通常大者二三万,小者数千,其质量也远不如黄巾乱起之时。否则朝廷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两三万?

这数量在黄巾之乱时候也不算少吧?就说质量不如那时候的,但是黄巾军的质量已然低到一定程度了,再低也不会低得太明显。

如果是在去年征讨黄巾得时候,刘备军遇上两三万的黄巾部队,也不是不能打,但问题是现在……赵二手里得力量少得可怜。

说力量少得可怜,并非是指他所拥有得全部军力少得可怜。

赵二所拥有的军队目前分部于四县:管县、於陵、历城、著县。平均每个县都拥有千余战兵,以及数倍数量的辅兵。

总人数加起来接近两万。如果集中起来,才不会怕什么黄巾余党!

但问题在于这些力量虽然庞大,但却太过分散了。

集结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这还涉及到一个权限问题。

虽然赵二可以肯定,这些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士兵,绝对会服从自己的任何命令。但在名义上,自己仅是一县的长官,只有权力调动一县的军队。贸然去调动他县的士兵的话,难保不会引起曹操的不快,就算曹操护着他,别的什么人给朝廷上参一本,那也不是赵二能承受的。

至于那个兵曹的职衔……之前也说过,只能用于训练,无权统兵。

而若是去知会曹操,再等到他的兵符许可,那么往来所需要的时间又要耽搁不少。

自己这边可以耽搁,但敌军会不会等你耽搁好了再过来进攻,就完全不好说了。

这一思考的工夫,下面士子们又争吵起来了:

“这个局面下,通常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想……先募集乡勇,把人数凑起来!”

“县尉大人之前已经募过了!”

“那就再募!”

“别说胡话了,县尉大人驻扎在县里的千余战兵,已经是本县目前能供养的极限了,要是再募,县里的生产就会陷入停滞了。”

“不是还有辅兵吗?”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辅兵难以轻动,就算能动……”

春耕过去了,现在又是秋收的季节了。

“那也不过几千人,而且几乎没受过什么训练。”

赵二带来著县的只有五百战兵,其余战兵和全部辅兵均为本县临时招募的,训练工作刚刚布置下去不久,还没有什么成果可言。

“还是得向国相大人求援!”

“郡里兵马好像也不是很多,而且质量还不如咱们县的。”

“要我说咱们济南的郡兵早该扩充了,才几千人够干嘛的……”

“你扯远了!现在应该讨论目前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最后一个士子建议道:“不过确实应该向国相大人求援,郡兵虽然不够,但是国相大人有权调动其他县的士兵,整个济南的兵马加起来,再托以城防之利,应该是可以一战的。”

赵二同意他的观点,于是立即派遣一个县吏快马向曹操求援。

“奇怪……”一名士子忽然出言道:“黄巾入侵的消息就是曹国相发过来的,他既然知道情况,肯定已经做好了准备措施……那么他现在发来的这封公文……是什么意思?”

众人又仔细看了看曹操发来的公文:里面除了告知黄巾贼的消息外,并没有发出任何指令,似乎仅仅是在通知一件与本县没什么关系的事一样。

众人又望向赵二,这些人里只有赵二与曹操接触得多,对他更为了解。

“嗯……”赵二好好思索了一番,然后不是很确定地猜测道:“据我对曹国相的了解……他的意思应该是……任由我自己决定应该怎么做……顺便考验我的能力……吧?”

可能是这样吧。

“考验……”一名士子捏着下巴思索道:“在这种时候,是否说明……曹国相对此很放心,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难事?是单纯对大人太有信心,还是原本就另有后招?”

“哎呀!”另一名士子突然叫道,“既然是考验大人的能力,那是否应该叫回刚才求援的县吏?”

赵二摇头道:“不必!在有外援可以利用的情况下还非要自己单干,那是愚蠢的行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能做的即可。只要能成功


状态提示:第七十九章 士子智囊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