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之北境之王>第210章 李郭封官
受诛之日。长安士民,皆相庆贺,汝独不闻乎?”

李傕、郭汜听了王允的回答,一时半会儿居然找不到反驳的话,只能岔开话题问:“太师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

在听说李郭二人纠集西凉人马来犯长安时,王允的心里也曾经后悔过,觉得自己当时应该顺水推舟,赦免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的死罪。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事已至此,后悔已没有任何意义,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去死吧!”王允的话音刚落,李傕就恶狠狠地将手中的长剑,刺入了他的心脏。而郭汜也不甘示弱,也朝着王允的胸口刺了一剑。两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司徒王允杀死在宣平门楼下。

李傕将宝剑从王允的胸前拔出后,叫过自己侄儿李别吩咐道:“别儿,你立即率两千人马,赶往司徒府,无分男女老幼,全部给我杀光!”李别响亮地答应了一声,召集了人马朝着王允的司徒府而去。

等李别离开后,李傕小声地对郭汜说:“我们既然当着天子的面,杀掉了他最信任的王允,我估计他将来是容不下我们的。既然如此,不杀天子谋大事,更待何时?”

郭汜听说李傕打算弑君,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但转念一想,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不杀皇帝,恐怕难以下台。于是,便果断地同意了李傕的提议。

正当两人想率众攻打皇宫时,张济和樊稠二人恰恰赶到。见到两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张济便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连忙上前询问。得知两人打算攻进皇宫弑君时,也被下了一跳,他连忙拦在了两人面前:“不可。今日若便杀之,恐众人不服,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

樊稠的反应要迟钝一些,他等张济说完后,才慢吞吞地说道:“我们为啥要杀皇帝啊。稚然,你不会是想杀了皇帝之后,自己当皇帝吧?”他说这话时,没有察觉到李傕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杀意。

不过郭汜在听了张济的话之后,觉得对方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便对李傕说:“稚然,我觉得张济言之有理,此时的确不适合诛杀昏君,今日且放过他、”李傕见众人都反对杀汉献帝,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假汉献帝在城楼上看到李傕、郭汜等人准备率兵攻打皇宫,被吓得屁滚尿流,好在又看到张济、樊稠等人及时赶来,制止了李郭二人的举动。见此情形,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便故作镇定地问:“王允既诛,军马何故不退?”

李傕、郭汜连忙答道:“臣等有功王室,未蒙赐爵,故不敢退军。”

假汉献帝装模作样地问道:“卿欲封何爵?”

李、郭、张、樊四人将各自想要的职衔写在纸上,放进了城楼上放下的吊篮里。

假汉献帝看到李、郭、张、樊所要的官职,不禁长松了一口气,心说原来就是这些官职啊。只要你们不杀就能宫里来,就算封你们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

他对着城楼下大声地宣布:“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

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

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

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

其余李蒙、王方等有功之臣,各为校尉。……”

李、郭、张、樊等人所写的官职,无非是漫天要价,他们想着汉献帝肯定会和自己讨价还价。却没想到,自己所要求的官职和爵位,汉献帝居然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四人顿时大喜过望,连忙跪倒在地上谢恩。

杀了王允,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官职,众人就没有再率兵围困皇宫的必要。于是李郭张樊等人约束自己的部下,缓缓地退出了长安,回到了城外的大营之中。

留守营中的贾诩,早就得到了禀报,看到四人回到帐中,连忙上前迎接,同时口中说道:“恭喜四位将军诛杀了仇人王允,又得高官后爵,真是可喜可贺。”

众人就坐后,李傕望着贾诩问道:“贾军师,如今王允已死,而圣上又分封了我等官职。你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是回西凉呢,还是留在京师?”

贾诩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四位将军起兵,是打着为董太师复仇的旗号而来。如今太师的遗骸还不曾找到,我们岂能草草退兵?”

听到贾诩这么说,四将都纷纷地点了点头,开始议论起寻找董卓尸首的事情。张济有些犯愁地说:“听说董太师死后,尸首被扔在市集让千人踩万人踏,甚至还有看守尸首的兵士,在太师的肚脐之中安置灯芯,用来点灯照明……”

“可恶,真是可恶。”樊稠听到这里,不禁勃然大怒,怒气冲冲地说:“若是让我抓住了这几个看守太师尸首的兵士,一定将他们碎尸万段。”

相比于樊稠的愤怒,贾诩却表现的要冷静得多,他望着李傕、郭汜,表情平淡的说:“贾某还听说,在太师惨遭不幸之后,侍中蔡邕曾经到市集去抱着太师的尸首痛苦,结果被王允打入大牢,并秘密害死在牢中。以贾某之见,我们在寻找太师尸骨时,也一并查找蔡侍中的遗骸。对于这样的忠义之士,我们一定要厚葬才是。”

“没错没错,贾军师说得有道理。”对于贾诩的这种说法,郭汜立即表示了支持,并补充说:“就是蔡侍中的兄弟还在京城之内,


状态提示:第210章 李郭封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