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666节 境外战局 2
损失惨重。

这场博德瓦尔战役在意义上不亚于原先历史上中日战争期间的台儿庄大捷,它标志着日军在印度境内的迅猛扩张遭到了重大遏制,日英印度战争以此为转折点,开始进入持久战。

与此同时,位于南半球的的澳洲大陆。

澳洲大陆最东部的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这座城市此时浑身上下都是饱受战火摧残的痕迹,全城满目疮痍、遍地焦土,大片建筑物已经变成废墟和瓦砾,城内和城外到处都是炮弹和炸弹爆炸后的弹坑,以及以各种千奇百怪的姿态、四分五裂地散落着的尸骸。城内的美军、澳军、新军{新西兰军队}、当地居民正在抓紧时间拼命地修复着在日军没日没夜的疯狂攻击下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工事,准备迎接日军的下一波攻城。城市外的野地上,十几万日军犹如黄色的泥石流般在集结着,准备展开“最终进攻”。

进攻澳洲大陆的日军是在澳洲最北部的达尔文港登陆的,随后沿着澳洲的海岸线一路向西,继而向南,扑向位于澳洲大陆东南的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全国人口只有700多万,八成以上的人口聚集在城市里,而澳大利亚的较大城市只有六个,包括堪培拉在内的四个在东南部,一个在西南部{珀斯},还有一个在最东部{布里斯班}。因此,布里斯班是日军展开澳洲战事后第一个攻打的澳大利亚的较大城市,但日军却迟迟没有拿下这座城市,最大的原因就是澳军顽强抵抗,甚至连澳大利亚平民都勇敢地参加战斗。当日军展开澳洲战事后,澳大利亚政府立刻进行了全国动员,只有700多万人的澳大利亚组建起了整整20个师、约30万兵力进行这场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跟澳大利亚一直都是同气连枝的新西兰也派来3个步兵旅、2万余人助战,另外还有1万余美军参战。此时,澳洲战场上的美军不算多,因为时间紧张、运力有限,美国海军在开辟美澳海上运输线后,从美国本土向澳大利亚运送人员、军火、物资。澳大利亚政府对美国政府是这样说的:“一个美军的体重顶得上二十支步枪,运来一个带枪的美军不如给我们运来二十一支步枪。时间已经十万火急,给我们枪,我们可以自己战斗。如果运美军来,那运来的枪的数量就大大地减少了。”美国政府深以为然,因此主要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运送军火和物资,美军不多,主要是飞行员等技术兵种。因此,澳洲战场上此时跟日军交战的几乎都是澳军,美军和新军数量大不如澳军。

澳大利亚人非常清楚日本人的本质和本性,毕竟日本人的残暴、狠辣、凶残、歹毒等特点在世界上早已是臭名远扬,因此澳大利亚上下军民一心,拼死抵抗日军,让日军在澳洲战场上打得十分不顺,跟日军在印度战场上的顺风顺水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日军的第一个大钉子就是布里斯班,该城在六万余盟军{以澳军为主}和城内三十多万居民的拼死坚守下,日军连续猛攻了半个多月都没能拿下,虽然消耗了盟军过半实力,但自身死伤了超过两万人。恼羞成怒的日军“澳洲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抽调了两个师团突入布里斯班南部,截断了该城向南通往悉尼、堪培拉等地的退路,完成对该城的全面包围,山下奉文先前对布里斯班采取了刻意的“围三缺一”,用意是试图通过猛烈的进攻迫使守城盟军放弃城市、向南逃走,没想到盟军死战不退,被对方如此“不识抬举”刺激得大为恼恨的山下奉文先彻底包围城市,然后给城内盟军下达最后通牒:如果盟军不按照日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献城投降,日军攻占城市后将展开鸡犬不留的屠城。

面对日军的死亡通牒,布里斯班的盟军和居民仍然心如铁石、不为所动。

彻底暴怒的山下奉文重新部署部队,足足投入了四个老牌师团、十五万余兵力进行“最终攻击”。正式攻击前,山下奉文通过广播对全体参战日军进行了动员讲话,他是这样说的:

“大日本皇军的将士们,这里,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这块大陆,以后将会是日本的新国土,有了这里,我们世世代代的子孙都可以过上富足安康的幸福生活。为了日本的未来、大和民族的未来、诸位的家人和孩子,请拼死一搏!务必在二十四个小时内粉碎前面的阻碍!”

被连日激战已经搞得都有些疲惫的日军猛然间想起了此战的目的和意义,一想到澳洲大陆以后会成为日本的新领土、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可以在这里分到比在日本老家大好几倍的土地,日军上下顿时士气大振,一起发出群魔乱舞般的嗥叫。

在持续近二十多个小时的恶战后,苦苦坚持了半个多月的布里斯班最终还是轰然倒塌,被在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给攻破、占领,守城盟军战死近一半,剩余者几乎人人带伤,日军也累计付出了超过三万五千人死伤的沉重代价。战斗结束后,看着终于飘扬起太阳旗的、令他恨之入骨的这座城市,山下奉文冷冷地下达了新命令:“清洗全城!”

有军官不解其意:“司令官阁下,请问‘清洗’是什么意思?”

山下奉文回答道:“我不是已经给这座城市里的所有人下达最后通牒了吗?但是,他们没有理睬,现在,他们应该为当初的决定付出代价了!”

有军官吃惊地说道:“司令官阁下,如此一来,岂不是刺激得澳大利亚人拼死顽


状态提示:第666节 境外战局 2--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