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605节 南洋风起 4
果我们能分到一半,再加上我们现有的石油资源,那我们在战后岂不是能坐拥全世界一半的石油?有了这么多的石油,我国彻底崛起、彻底复兴、彻底变成一个强大兴盛的世界一流国家,还不是水到渠成?”

“不仅如此!”杨杰也眼睛发亮,“如此巨量石油在手,我们还怕什么呢?美国人更加忌惮我们了,日本人也更加听命于我们了!我们不仅在战后会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一流国家,在眼下的战争里也会真真正正地立于不败之地!打!中东必须要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两线作战,是否超出我国国力和我军军力的承受范围?”何应钦问道。

“这要看是什么样的敌人了!”蒋纬国轻笑一声,“英国人?算什么?英国的精锐老兵已有一大半在德国的战俘营里,剩下的也大多数在其本土战战栗栗地等着德军登陆,在英国此时的殖民地里,英军要么是二三流部队,要么就是从当地招募的士兵,一群土鸡瓦狗而已!战斗力岂能跟身经百战的我军相比?”

何应钦还是不放心:“打陆战,英军基本上不是我军对手,但是,打海战呢?英国人的远东舰队正在杀气腾腾而来,我们如何对付?”

“这是日本人的事!”蒋纬国笑起来,“放心,海上交给日本人,不关我们的事。”

何应钦仍然信心不足:“万一日本海军敌不过英国海军呢?”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蒋纬国笑道,“如果日本人干脆利索地解决了英军远东舰队,我们却还瞻前顾后、畏手畏脚、缩头缩脑,未免太没有大国气势了吧?”他望向蒋介石,“父亲,下命令吧!”

蒋介石微微点头:“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要对英国宣战?”

“还是不宣战为好。”蒋纬国道,“我们无法保证美国是否直到英国投降时都没有参战,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美国在英国即将完蛋时找个借口参战,继而美英肩作战,美英本来就是穿同一条裤子的,既然我们不想跟美英彻底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那就只开战、不宣战,从而留下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回旋余地。”

“不宣而战?”何应钦十分诧异,“这可是违反国际战争法的行为啊!并且太过于卑劣,会严重地损害我国的名誉和信誉的。”

“不是不宣而战。”蒋纬国摇头,“我们可以在进攻前对英军、英国高层下达最后通牒,然后再打。反正英国人只是外强中干,我们在打他们前先告诉他们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会议最终达成了“在美国参战前扩大战果以造成既定事实”的共识,蒋介石下定决心、下达命令,按照蒋纬国的提议,授权成立“中南远征军”和“中东远征军”,准备对英两线开战。“中南远征军”即进攻东南亚地区的中队,东南亚位于中国之南,所以称之为“中南”,至于“中东远征军”,中东是西南亚和北非(埃及),在中国之西,按理应该叫“中西”,但那里在国际上被约定俗成地称为“中东”,所以按照国际叫法进行命名。无需多言,中南远征军和中东远征军自然以南京军为主力,南京军早就展开针对性的训练了,中南远征军的前线基地是云南省和泰国,中东远征军的前线基地是伊朗和中亚。

随着军委会的一声令下,几十万南京军开始大兵开拔,准备踏上新的战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再度向英国政府递交照会,要求英国把藏南三国、缅甸、马来亚、新加坡、文莱等在地域、文化、传统宗属关系等方面上属于中国势力范围的国家地区“无条件地归还给中国”。

2月22日,东南亚战火再起,当天,日军与英军爆发马来亚海战。

马来亚海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1航母战列舰特混舰队、日军驻印尼的部分陆基飞机,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即z舰队)、英军驻新加坡的部分陆基飞机。日军舰队以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航空母舰为主力,英军舰队包括1艘中型航空母舰(暴怒号)、2艘战列舰(乔治五世国王号、威尔士亲王号)、3艘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声望号、反击号),实力非常强大,由托马斯·菲利普斯中将指挥。不过,从双方舰队舰种组成上不难看得出,日军是以航母为核心力量,英军则是以战列舰和战略巡洋舰为核心力量。

英军舰队司令托马斯·菲利普斯中将身材矮小壮实,人称“大拇指汤姆”,他资历深厚、性格刚毅,具有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勇敢无畏的意志,但他却有两个致命缺点,第一,他是搞参谋工作出身的,以前是英国海军部副参谋长,虽然履历丰富,但缺乏指挥舰队的实战经验,同时又自信过度,俨然是一个英国版赵括;第二,他的战争思想已经严重落伍了。菲利普斯中将属于坚定的巨舰大炮主义者,他坚定地认为“飞机绝不可能是军舰的对手”“几吨重的飞机想要击沉几万吨的军舰,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客观上讲,菲利普斯中将如此轻视飞机也不是没有道理,他的每艘主力舰上都装备着数量超过40门/挺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所以他不认为脆弱的飞机能通过这道密不透风的防空火力网继而对军舰展开有威胁的攻击。综合而言,菲利普斯中将是一个很典型的英人:冷静、刚毅、顽强、勇敢,具有崇高的军人荣誉感,这种荣誉感是纵横世界三百年的“日不落帝国”给每个英人带来的骄


状态提示:第605节 南洋风起 4--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