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048节 装甲团 1

完成“指导”空海军的事务后,蒋纬国再去找蒋介石并且开门见山:“父亲,我想组建一支新式部队,哦,规模不大,一个营编制就行。”蒋纬国知道,眼下的中国陆海空三军里,空军最好整顿(因为空军内部基本无派系之争),海军次之(海军内部也有派系,但不算多,也不太复杂),陆军是最麻烦的,陆军内部各方面势力简直是盘根错节、纠缠无解,蒋介石忙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把陆军“梳理干净”,更别说蒋纬国了。蒋纬国没打算整顿陆军,他想直接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亲卫队”。

蒋介石并不是很意外,他已经看出了蒋纬国的“野心”:“你要自己组建部队?不去某支部队里直接就职?”

蒋纬国态度很坚定:“不,我要自己组建部队。”蒋纬国需要属于自己的精锐的嫡系部队,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成了“鸡首”,就拥有独立自主权,成了“牛后”,就要人在屋檐下了,即便以后发展起来,蒋纬国的“嫡系部队”也会“血统不纯”。蒋纬国并不想当一个小军阀,但这是历史大环境决定的,没有自己的子弟兵,战时就无法指挥得如臂使指,就难以打胜仗。试想一下,就中国军队此时内部派系林立、杂七杂八的现状,蒋介石就是给蒋纬国十万大军,蒋纬国也肯定无法指挥得得心应手。蒋纬国必须“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壮大自己的嫡系,并且他拥有白手起家的各种优越条件,有钱、有权、有各种国内国外关系、有全国第一硬的靠山后台、有超前思想,时间也够(近一年时间),不白手起家简直糟蹋了了这么好的条件。

蒋介石沉吟了一下,问道:“纬儿啊,你想组建什么部队?”

蒋纬国干脆利索:“装甲部队。”众所周知,从二战开始,陆战就是坦克的天下了。

蒋介石笑了:“你虽然从德国那里弄来一批坦克,但你没有人手呀!”

蒋纬国也笑了:“挖墙脚呗!所以我需要父亲您再次给我尚方宝剑。”

蒋介石哑然失笑:“好,我就批个手令给你吧!但你别搞得太出格。”

蒋纬国笑嘻嘻地道:“父亲你就放心吧!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嘛,我招人的宗旨是宁缺毋滥,不会挖太多墙角的。”

拿着蒋介石大笔一挥写下的手令批条,蒋纬国叫来了孙涛四人,他现在就只有这四个“忠心小弟”,虽然还有一个杨梅,但杨梅对他一直不感冒,德国之行结束后,她立刻向宋美龄请求把她调回侍卫队,但宋美龄没同意,杨梅只得满脸不情愿地继续跟在蒋纬国身边,脸上表情就好像蒋纬国欠了她很多钱。蒋纬国心里也有数,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孙涛四人就像“四条狗”,对主人忠心耿耿、随叫随到,杨梅则完全像“一只猫”,对主人爱理不理、若即若离。

“纬哥,我们干嘛去?”孙涛四人都非常兴奋。

“挖人去!”蒋纬国兴致勃勃地大手一挥。

孙涛四人立刻都两眼放光,他们当然明白,蒋纬国要开始组建“蒋家军”了,他们四个是在一开始就跟着蒋纬国的“老部下”,蒋纬国步步高升的时候,他们肯定也一起水涨船高。想到这些好处和已经开始踏上的金光大道,四人自然是喜出望外,干起事情来也愈发地卖力。

蒋纬国想组建一支装甲部队,他需要两样东西:坦克、装甲兵。搞到坦克比较难,搞到训练有素的装甲兵就更难了,坦克可以跟德国买,装甲兵总不能也雇德国人吧?曾为历史上德军的钢铁洪流和闪击战的辉煌而深深痴迷的蒋纬国自然知道他此时根本不可能靠着一己之力在中国军队内建起现代化的大规模装甲部队,但创建一支装甲营还不是什么难事,以后再慢慢发展成装甲团、装甲旅,直到装甲师、装甲军。好在,此时的国军已经有装甲部队了,虽然规模很小,但足够让蒋纬国“捡现成”了。蒋纬国的舅舅、财政部长宋子文在1929年从英国购买了24辆“卡登·洛伊德”式超轻型坦克,开启了国民政府中央系军队的机械化历程,而在这之前,中国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不断,各地军阀也挖空心思地曾从国外购买了数目很少的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以此增强军力,张作霖的奉军就曾和法国购买了“雷诺-17”轻型坦克,但由于数目很少,加上没有专业的装甲兵人才和使用坦克的军事理念,因此这些坦克在中国的军阀内战中不成气候,没起到多大作用;1930年,来中国的第三批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是前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乔治·魏采尔,在他的大力推动和促进下,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才开始注意起装甲兵这一新生兵种,后陆续从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列强大国购买了少数坦克和装甲车,并于1935年成立了一个交通兵学校(装甲兵学校)。历史上抗战爆发时,中国军队所拥有的坦克大约只有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方山成立陆军装甲团,正式成为中国军队创建装甲部队的先河,但由于坦克数量少且未合理使用,所以国军的装甲部队在独立与日军交战中战果平平,直到后来的1944年,中国滇缅远征军才大规模和正规化地使用美式坦克并给了日军沉重打击。

国军现在共有2支装甲部队,一个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师战车队(即后来的第一个装甲团),另一个是税警总团的战车队。前者自然是天子门生、嫡系精锐,但装备精良程度却不如后者,因为后者虽然只是蒋纬


状态提示:第048节 装甲团 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