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86节 运筹帷幄 6

一八零旅展开夜间反击后,瓦图京深感措手不及,在他的潜意识里,被自己包围住的这支敌军已经是网中鱼,甚至可以说是砧板上的肉,就等着自己下刀宰割了,虽然可以反抗,但也只是垂死挣扎、负隅顽抗,不可能还能反击,主动权应该在自己手里,可事实让他难以置信:在白天激战里已经被苏军用人海战术和车轮战术耗得筋疲力尽的这支南京军旅级部队居然在夜里不眠不休地发动了强大的反击,爆发出令人震惊的精神和斗志,好像不需要休息,不需要睡觉,明明是血肉之躯,却犹如上足发条的机器人般朝着苏军横冲直撞并且死缠烂打。

“杀尽俄寇!”惊天动地的汉语喊杀声中,被包围的南京军一八零旅以横扫千军之势,向苏军展开了排山倒海的反击。

苏军被打了一个极其的猝不及防,因为一八零旅的反击方向反其道而行之。在战前的会议上,金崇印问参谋长陈绍堂:“你认为反击方向定在哪一点或哪几点比较好?”

陈绍堂说道:“我们兵力有限,无论是想要突围还是想要最大力度地杀伤苏军都必须集中兵力于一点。我们的东西南北四面都是苏军,距离我们最近的友军在东南面。”

金崇印看着陈绍堂:“你觉得应该集中兵力于哪一点?”

陈绍堂回答道:“若以突围为目的,自然是东南面,若以最大力度地杀伤苏军为目的,则要放在相反的西北面。”

金崇印笑起来:“你已经想好在哪一面了吧?”

陈绍堂也笑起来:“当然,西北面,第一,我们根本就没打算突围逃生,第二,苏军肯定在夜间运送大量辎重物资和大批火炮过来,并且放在最安全的西北面,第三,苏军不会想到我们不退反进,从而能让我们获得更大进展和更大战果。”

如果用两个贴切恰当的成语形容此时的一八零旅,那么一个是破釜沉舟,另一个则是哀兵必胜。

陈绍堂的判断和金崇印的决定都是正确的,苏军完全没想到被围南京军不但不向可以突围的地方进行冲击,反而调头回身逆袭,使得开战后苏军立刻阵脚大乱。最让苏军困惑的还是被围南京军的人数是固定的,因为寡不敌众,所以难以一班休息一班战斗,白天里肯定全体参战,到了晚上必定疲惫不堪,但实际情况是,一八零旅在这个夜晚里依然是全体参战,并且精力旺盛。苏联人想不通:难道中国人不需要睡觉吗?实际上,一八零旅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共有两个原因,一是白天战斗里并未真正地全体参战,由于苏军炮火猛烈,南京军如果兵员密度太大,反而承受更大伤亡,再加上要考虑到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的巩固,因此金崇印调遣一半官兵在最前沿作战,另一半则在包围圈内部“后方”一边随时准备参战一边抓紧时间打盹小憩,所以官兵们还是得到一定休息时间的;二是为了提神醒脑,南京军堪称无所不用其极,蒋纬国让运输机群给一八零旅空投了很多“提神的灵丹妙药”,除了罂粟壳、鸦片,还有香烟、辣椒以及高浓度的俄罗斯伏特加白酒(缴获到的)。出击前,一八零旅的官兵们先是饱餐一顿掺加了罂粟壳和鸦片粉的晚餐(吸食鸦片虽然也能提神醒脑,但第一次吸食是没有效果的,只会感到恶心难受,一八零旅无人以前就吸食鸦片,所以不会集体吸食鸦片,因此第一次吸食根本没效果),然后人人满嘴塞满辣椒咀嚼,不少会喝酒的官兵更是痛饮了几大杯伏特加,烧得热血和士气一起鼎沸。实际上,罂粟壳提神醒脑的效果是有限的,绝大部分一八零旅官兵是因为心理暗示,他们其实从未试过这种办法,但知道可以提神醒脑,所以吃了后下意识地认为“这东西非常有效”,再加上军队的群体效应,使得效果更加翻倍。

连同伤员在内,一八零旅此时还有约八千官兵,八千虎贲,八千锐士。

夜幕降临时,苏军一边休整一边厉兵秣马,准备次日展开新一轮的攻击,结果没想到南京军先发制人。震天的汉语喊杀声中,浓烟滚滚、风雷破空,进行反击的一八零旅以坦克、装甲车、汽车为先导,犹如钢刀般深深地插进苏军腹地,或乘坐汽车或骑自行车的步兵部队紧随机械化的先头部队,势不可挡地冲入苏军控制区内,一路弹火狂飙、所向披靡。“杀贼!”参战的南京军官兵们无不在精神上陷入极度的忘我和亢奋中,人人视死如归,个个勇往直前,兵锋所到之处,苏军血肉横飞,俄语鬼哭狼嚎。正在修整睡觉、搬运物资、重新部署的苏军顷刻间被气吞万里如虎的一八零旅冲击得人仰马翻,巡逻戒备的苏军来不及回过神,一下子就被南京军杀得尸横遍野,睡觉的苏军刚被惊醒就被坦克履带碾成肉泥,坐在篝火边吃饭的苏军刚站起身就在劈头盖脑而来的弹雨中惨叫哀嚎、血水四溅。围攻一八零旅的苏军在扣除伤亡后,仍然足有六七万人,但因为要形成一个包围圈,所以东南西北每个面上仅两万来人,一八零旅选择的是注定有去无回的西北面,此处苏军人数更少,只有一万几千人,防御脆弱,因此被抱着有死无生念头的八千南京军一下子冲杀得分崩离析、土崩瓦解。此起彼伏的熊熊火光下,到处都是南京军在追杀着狼奔豕突的苏军,坦克一边风驰电掣一边pēn_shè着滚滚弹火,一bō_bō炮弹一道道子弹汇聚成收割机滚轮般的交叉火力,在苏军人群里纵横来回,


状态提示:第486节 运筹帷幄 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