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42节 遍地狼烟 2

进入或横穿外蒙古的南京军共有八个师,总兵力超过27万,汇聚成一支巨龙般的队伍,但在这支巨龙般的队伍的后面,还有一支规模远超过前者的洪水般的队伍。

第五军区司令长官张发奎上将骑乘着一匹高大矫健的东洋马,策马扬鞭在茫茫的蒙古高原上,他眼睛发热地看着身边的这一幕:人、无数的人、蚁群般无数的中国平民,汇聚成黄河般既一眼望不到头也一眼望不到尾的蜿蜒而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跋涉在千里无垠的原野上,壮观恢宏的场景难以用笔墨形容,令看到这一幕的人无不感到一股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感和心理冲击感扑面而来,雨点般密集以及雷霆般巨大的人的说话声、脚步声、车轮声、家畜家禽的哼鸣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卷起的尘土更是犹如刮起一场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天蔽日地呼啸在蒙古高原上,身在其中,二三十米外便看不清人了,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影憧憧,犹如一片黑压压的会移动的森林。

这是中国内地后方支援远东战场前线军队的民工队伍,参加的平民人数高达两百多万,大大地超出南京军总部先前的预定,这些平民绝大部分来自华北六省一市,也有少部分来自别的省份地区,成员基本上都是农民。中国很弱、很穷,国力衰微,想要维持二三十万军队在二三千公里外进行高强度的、大规模的战争,靠军队自身的后勤运输力,肯定会不堪重负,因为没有那么多汽车和火车,就算有,外蒙古也没,因此,人力运输就是唯一的选择了,人的两条腿就是运输工具。大战爆发后,华北政务委员会和军委会北平行营迅速在华北六省一市境内展开了战争总动员,号召广大平民百姓加入支前队伍,为前线部队运输物资。动员令一下,应者云集,来自各省各市的无数民众犹如百川入海般汇聚向外蒙古,最终形成了这场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支前大军。张发奎看见,队伍里,汽车几乎是没有的,自行车不少,有两轮自行车,也有三轮自行车,蒋纬国创办的“大众自行车公司”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大众牌自行车也畅销全国,一半供应军队,一半供应民间,战争爆发后,大批的民间自行车被军队征用,但民间还有很多自行车,此时就体现在支前队伍里,但支前队伍里最多的还是牛车、马车、驴车、骡车以及帆车、独轮车、人力车等。数十万车辆发出的嘎吱声犹如山洪海啸,犹如这个古老的、伤痕累累的、不屈不饶的民族在发出的低吼。支前平民以家庭为单位,此时是冬季,农村人口大部分处于赋闲状态,所以很多村庄集体出动,爷爷奶奶在家里带孩子,夫妻俩参加支前队伍,丈夫拉车,妻子推车,一步一步,靠着双脚走完来回超过五千公里的路程。车子上堆满大米、白面、干肉、咸鱼、土豆、辣白菜等食物,不过,因为支前民工一路上自身也需要吃饭,所以一辆车的物资只有不到一半是送到前线的,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上百万民工一点一滴地,给前线南京军提供了堆积如山的巨量物资。

“同胞们!父老乡亲们!谢谢你们!谢谢!”张发奎眼睛湿润地策马前进,他不断地朝着身边支前大军里的百姓们拱手致谢。

张发奎此时的军衔是陆军二级上将,他的年龄、气质和领章上的三颗三角金星让看到他的百姓们都立刻知道这是一位“国军大官”。百姓们纷纷热情洋溢地跟张发奎打招呼回话:

“不谢!不谢!你们更辛苦,你们要跟老毛子拼命呢!”

“老总啊,你们狠狠地打!你们一定能打赢的!”

“是啊,打赢了,咱们国家就更大了,咱们也能分到新土地了!”

“你们放心!会打赢的!我们一定会打赢的!”张发奎热泪盈眶。南京军动员这么多老百姓组成支前队伍,并非只是靠空口宣传和爱国的大道理,老百姓做出贡献,政府和军队肯定要给予报酬。支前队伍里每家每户每个百姓,送到前线的物资都会进行统计,按质和量支付现金,南京军给出的价格是市场价的三倍,三倍价格是很丰厚的,但肯定还是远远不够,毕竟百姓们是长途跋涉几千公里送过来的,成本高昂自然无需多言,给十倍价格都不为之过,不过,蒋纬国没有那么多钱,他用现成的东西作为百姓的报酬:土地。南京军打赢这场战争,肯定能获得大片土地(即便不能额外开疆拓土,外蒙古、唐努乌梁海、新疆这三个已经到手的地方加起来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所以南京军报答民众就是用土地来偿还:比如一户山西农民参加了支前队伍,根据相关规定,获得了一百亩新土地(南京军肯定不可能用沙漠戈壁之类的价值很低的土地作为百姓们的酬劳,虽然沙漠戈壁里也可能有矿产资源),这片新土地肯定不在山西,这户山西农民可以全家搬去新土地,也可以继续住在山西老家,同时经营开发那块新土地,或者把那块新土地卖给政府、转售他人等等。对此,参加支前队伍的百姓们都非常拥护,因为对于中国广大基层民众特别是农民,他们最在乎最想要的就是土地。他们支援军队收复失地、开疆拓土,军队把一部分收复的土地或开拓的土地给他们作为报酬,显然是一种非常各得所需的互惠模式。

“有这么多忠良勤善的百姓支持我们,我们怎么可能打不赢呢?”张发奎心头很温暖,参战的南京军官兵们也无不心头温暖。


状态提示:第442节 遍地狼烟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