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302节 后劲不足
的第二个原因,对付美英法需要日本的世界第三海军。

如果这些真的可以实现,德国会在中德日三国瓜分世界后联合中国一起干掉日本,那时,中国真的就赢了。但是,这条路的难度是令人不敢想象的,存在着太多的风险、危机、隐患。蒋纬国问豪斯霍费尔:“你们(德国)...或者说我们(德国和中国),给日本开出什么条件?”

豪斯霍费尔回答道:“解决掉苏联后,德国只要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苏联东欧地区,中亚完全归中国,至于北亚(西伯利亚),东经130°以东归日本,其余的归中国。”

蒋纬国摇头:“都是天寒地冻、鸟不拉屎的鬼地方,日本人不会感兴趣的。”

豪斯霍费尔笑着道:“再加上英国人的澳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克什米尔),日本人还不动心吗?他们不是想要大陆吗?澳洲大陆分给他们。”

德国方面希望中日停战并联手,一是为得到日本的海军和造船工业,二是为了保全中日两国的国力军力,中日继续打下去,两国都会元气大伤,自然难以都成为德国的强有力盟友,德国希望中日陆军一起跟德国陆军联合打苏联,而不是互相厮杀得两败俱伤,把话退一步说,即便德国支持中国在东亚大陆上打败日本,也就是打败日本陆军(中国军队肯定拿日本海军没办法),那么,中国一方面需要提防日本卷土重来,一方面还要跟德国一起打苏联,那么,中国又多少时间、财力可用于建设发展?刚结束中日战争(并且只是在东亚大陆上结束而非彻底结束)的中国军队和整个中国都是残破不堪、百废待兴的,还怎么跟德国一起打苏联呢?最麻烦的是,没有强大海军的德国和中国都拿日本本土没办法,即无法彻底消灭或征服日本,那么,日本即便被赶出东亚大陆,也有很大可能性东山再起,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日本万一跟苏联勾结,或投靠美英法,中德处境自然雪上加霜。与其这样,还不如拉拢日本。

中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7月7日,德国闪击波兰是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苏联是1941年6月22日,毋庸置疑,时间非常紧,此时已是1938年2月1日,三年零五个月后,德苏开战,中国真想帮忙,就要在这三年另五个月内在东亚大陆上彻底击败日本,然后休养生息、整军经武。很显然,中国难以做到,哪怕有德国的鼎力支持。希特勒并不是只会幻想,他此时非常“喜欢”中国,同时他知道中国即便想奋发图强,也需要时间,需要财富,如果中日战争继续打下去,中国就没有时间进行建设和发展,国力、军力、财力也会被战争耗尽。中国打败日本时必定油尽灯枯、摇摇欲坠,并且没有时间恢复,还如何跟德国一起争霸世界?

难!真难!真他妈的难啊!蒋纬国躺在床上,在由从远处传来的枪炮声、爆炸声组成的催眠曲中毫无睡意、辗转难眠。

想来想去,蒋纬国最后只能用拖延法解决:“管它呢!先把眼下战事打好再说吧!”

蒋纬国准备睡觉,南京城一半人在睡觉,另一半人则在战斗、在工作。冰水里、雨水里、雪水里、泥水里、血水里,南京军与日军展开着没完没了的激战,残酷程度和激烈程度都在与日俱增,乌龙山要塞上,因缺粮而饥饿难忍的守军官兵直接以日军尸体人肉为食;大胜关要塞上,守军官兵们在齐膝深乃至齐腰深的泥水里寸步不退地坚守着阵地。柳无垢在当天《中华英雄报》里报道描述道:“...大胜关位于江畔,扼守南京的长江上游通道,位置极度险要,但因位于江畔,地下水极其丰富,官兵们的堑壕内都渗满江水、积满雨水雪水和融化的冰水,稀烂泥泞、冰渣沉浮,泥水冰冷刺骨,我们的将士们就站在这种泥水里拼死阻挡日寇的进攻,堑壕里不折不扣的‘血流漂杵’,齐膝深乃至齐腰深的泥水里倒满尸体,尸体创口血如泉涌,流干鲜血后冻僵如石,受伤官兵血水四溅,使得泥水间血水横流,混杂了血水的泥水呈现出令人心惊胆寒的暗红色。血色的泥浆,就像零度的岩浆在堑壕里横流蔓延,不得不令人落泪。”

第5师团强攻乌龙山时,第16师团则强攻大胜关。大胜关守军总指挥张云怒吼道:“弟兄们!这个京都师团在江北无恶不作,残杀我们不计其数的同胞、凌辱我们不计其数的姐妹,不杀光这些畜生,我们战死后有何面目去见那些死不瞑目的同胞和姐妹?”官兵们愤恨死战,死死地阻挡住第16师团。某个雨夹雪的深夜里,第16师团再度夜袭强攻,官兵们再度死战,持续激战数小时后,第2营副营长吴俊逸向张云请求后撤,张云问道:“为何后撤?没人了?没弹药了?”吴俊逸回答道:“堑壕里都是冰水烂泥,弟兄们在里面冻得受不了了,下半身都冻得麻木没知觉了。”张云大怒:“军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寒冷?”他跑到吴俊逸部队的阵地上,脱掉军靴、袜子、裤子,赤着两条腿跳进堑壕间冰冷刺骨的泥浆里,厉声喝道,“给我继续战斗!”吴俊逸等官兵们又惭愧又振奋,咬牙忍着钢针般的刺骨寒冷,坚持继续战斗。战斗结束时,张云和吴俊逸等官兵们已经无法自己爬出堑壕,被后续官兵就像拔萝卜般一个一个地从泥浆里拖出来并送去救治。张云为了以身作则,脱了军靴、袜子、裤子,所以冻伤最严重,足足冻掉了七个脚


状态提示:第302节 后劲不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