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253节 坚城 3
壕里变成“人形刺猬”,有的踩中地雷而被炸飞脚腕或被炸断小腿,而在国军的堑壕工事之前的,还拉着层层叠叠的铁丝网,扑上来的日军一碰到铁丝网,立刻发出肝胆俱裂的惨叫声,衣服和头发、眉毛在电火花中起火,皮肤瞬间焦黑如炭,尽皆触电而死,因为这些铁丝网都已经被通上高强度的电压。

原是南京大学大三学生的余佑汉此时是金陵兵工厂的新员工之一,他本打算加入守城部队里的,但因为不是老兵,所以没有通过批准。汤山镇战斗爆发后,余佑汉和一批工友们奉命运送弹药前去汤山镇,亲眼目睹战斗画面的他在事后说道:“…日本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真的,因为在条件有利于我们或者条件平等的情况下,我们中国军人照样能把他们杀得尸横遍野,汤山镇战斗就说明了这一点。此战中,除了人数不如日军、重炮火力大不如日军以外,好像其余优势都在我们这边,参战的国军将士清一色是上过战场、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兵,看过他们的战斗水平,我不得不对他们肃然起敬,老兵就是老兵,心理素质太镇定了,枪法更是精准无比,并且他们都得到了世界一流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我去给145师某个步兵连送弹药时,他们都难以置信,‘又送弹药来了?’我说,‘是啊,报告上说你们这里人均子弹已经不足一百发了,所以再给你们连送五万发子弹(包括机枪子弹)和两千颗手榴弹来补充’。该连的老兵们几乎是热泪盈眶,该连属于145师,属于川军,是中国各方军队里装备最差的,眼前这些川军老兵们激动得一个个泪流满面,有人说‘格老子的!老子在川军里当兵十年了,十年里打出的子弹加起来都不如眼下分给我的十分之一多’,还有的川军老兵更是眼泪汪汪,说道,‘以前我们用的那些土枪也能算枪?鸟枪还差不多!现在看看发给我们的,都是进口的德国货啊!世界上最好的枪啊!’又有川军老兵抹着眼泪说道,‘弟兄们,看看我们现在啊,富得流油啊,一个班就一挺轻机枪,一个排一挺重机枪和一门迫击炮,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还有简直用不完的子弹!’‘别废话了!狠狠地揍那些日本龟儿子!’老兵们大喊,在群情激愤的吼声中奋勇战斗,一丛又一丛的日军被打倒。我们拥有不输给日军的强大武器、充足的弹药、完善而坚固的工事,让日军几乎寸步难行。日军一波又一波地涌上来,一波又一波地变成我们阵地前的死人和伤员。我们的步兵跟日军步兵展开对射,我们的炮手跟日军炮手展开对轰,我们的狙击手则活跃在堑壕里或散兵坑里,用射石饮羽的枪法狙杀日军重要人员和兵种。裹足不前的攻势让日军指挥官发了疯,随着他们的命令,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被陷阱或护垒壕拦住的日军用地上各种东西填平坑壕,地上又有什么呢?最适合的、最多的,就是日军他们自家人的死人。于是,日军把遍地被打死的日军尸体扔进坑壕里,其中甚至有受重伤后奄奄一息、还没死透的日军伤兵,刚刚发出一声惨叫就被同伙毫不留情地扔进坑壕,也不知道日军是故意的还是没分清楚,如果是前者,日本人还真是一群豺狼。…激战至黄昏,日军丢下遍地尸体后终于在极度不甘心中退了下去,阵地上的国军官兵们急忙跃出去,搜集日军尸体上的武器弹药,包括钢盔,我也忍不住上前帮忙。猫着腰到一个陷阱边,我看了看里面,我的天!里面真他妈的惨!五六个日军四仰八叉地倒在里面,层层叠叠着,被坑底的木棍竹棍刺得就像羊肉串,刺穿日军身体的木棍竹棍就像被抹上了红油漆,坑底土层已完全被血泊淹没了。我小心翼翼地爬下去,搜集这几个日军的武器,我手里拿着一把刺刀,按照老兵们教我的,看到战场上的日军尸体或日军伤兵,不问三七二十一先补上一刀再说,否则受伤日军必定偷袭你,也有日军伪装成伤兵或尸体,冷不丁地要了你的命。我看了看坑里的这五六个日军,觉得没必要补刀了,因为一个个都死透了。我专心致志地拿走尸体上的步枪、刺刀、弹匣、钢盔、手榴弹、水壶、饭盒、口粮、急救包等一切有用的东西,顺便搜索他们的口袋和怀里,看看有没有钱包、文件、资料等东西。我在坑底那个看上去很年轻的日本兵怀里掏出一张照片,稍微染了点血迹,但还可以看清楚上面两个人,我好奇地看了看,顿时吃了一惊,因为我看到照片上是两个日本军人,一个五十多岁,一个二十几岁,五十多岁者留着一字胡,戴着圆框眼镜,居然穿着日本陆军中将的军服,身边那个二十几岁者穿着日本陆军少尉的军服,我迅速一眼就认出,照片上那个五十多岁的中将就是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因为蒋纬国派人在城内四处张贴日军主要高级将领的照片并给予悬赏,比如谷寿夫,蒋纬国下令打死谷寿夫者可获得一万大洋奖励。照片上这个少尉难道是谷寿夫的儿子?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少尉难道就在这个坑里?就是这个死人?我不敢相信地望向被我掏出照片的那个日本兵,确实是一个少尉,并且,他居然还活着!他被三根木棍刺穿身体,两根刺穿了腿和脚,一根刺穿了腹部,失血非常多,但没死,他用黯淡无光的眼神看着我,嘴唇翕动着。我急忙举起刺刀,正要补刀,但我猛地一想,这家伙可能是谷寿夫的儿子,不能轻易地杀掉!于是我爬出陷


状态提示:第253节 坚城 3--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