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乱世逐流>第三章 跑得飞快
堡”吃饱了撑的撩拨了鲜卑慕容,而是他桓温先发制人的打击了燕国的嚣张气焰,乃是北伐的开胃菜。

直接后果就是建康城内有些蠢蠢欲动的世家力量,又暂时偃旗息鼓,等待着战场上的新变化,再来决定自己究竟应该支持桓温,还是阳奉阴违。

话说两头,除了淮北一代风起云涌以外,许昌周边也不太平。

赵川等人伏击了可足浑常,并非是动用了全部人马,还有窦韬这一路,走的是许昌一线,大张旗鼓的扬言进攻许昌。

他接到的命令,就是像乌龟一样慢慢的爬,一天走一点,每走一段路都注意侦查和防御,别让姚襄钻了空子。

窦韬的人虽然走得慢,但行走路线却是异常稳定直接,就是奔着许昌而去的。

初次出战,熟读兵法的窦韬自然是异常谨慎,甚至谨慎过头。

路程刚刚走了一半,他的斥候就接到两个消息。让这个比赵川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有些犹豫。

第一个消息就是苏家堡伏击了鲜卑慕容麾下的可足浑一部,打得可足浑常的部落骑兵全军覆没,几乎是仅以身免(三人逃脱)。

随后赵川带人利用鲜卑人的军服诈开彭城城门,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徐州。

“洗劫”一番之后,却又把城池让出来,派人给桓温报信。

彭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桓温接到赵川派人送来的信时,惊掉了下巴。

他们准备做却不知道怎么做才省力的事情,别人却已经帮忙料理了,还是个不起眼的流民势力,桓温又怎么能不大惊失色!

于是这位晋国北伐主帅派出手下勇冠三军的大将邓遐星夜兼程赶到彭城,带着亢龙军精锐沿着汴水布防,而他自己则是跟中军一起慢慢到彭城,将北伐幕府设在了彭城。

作为指挥中枢,总揽北伐各路大军!

“初战告捷”,敌军全军覆没,晋军士气大振,并且重新展开,在淮北形成了新的防线,稳扎稳打。

得到前线战况的慕容俊,鉴于当前险恶的局势(主力在山东跟鲜卑段氏死磕),闷不吭声的忍下了这口恶气,并没有伺机报复,说实话,他也没办法报复。

如果说以上这些消息是让窦韬欢欣鼓舞,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话,那第二个消息则是让他很有些为难和沮丧了。

话说第二个消息跟第一个也有着间接的联系。

赵川在龙亢周边这么一闹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把晋军的战线,从淮南以南,推到了淮北。

面对如此大军压境的军事压力,自然有一个人坐不住了,那便是姚襄。他一直关注着桓温的动作,晋军从淮南前出到淮北,他又不是瞎子,桓温自然是为了洛阳而来。

所以姚襄跑了!而且是跑得飞快!这种行为让佯攻许昌的窦韬十分无语。

近期沸沸扬扬的流言,让姚襄和他手下人(除了姚苌以外),认为自己是天命之主。

既然是天命之主,那么一块配得上自己的根据地,就很是必要了。

许昌又小又破,还很不吉利(东汉亡于此),又四面受敌,自然不是个好地方。听从王亮的建议,姚襄一拍脑袋,那咱们走吧,去洛阳!

然而突然去洛阳,慕容俊会怎么想?一头豺狼闯入老虎的领地,老虎就这样看着,不做任何反应?

这让本身就喜欢犹豫不决的姚襄,很是拿不定主意。

还好,赵川,或者说苏家堡,打了慕容俊一闷棍,燕国的南大门洞开,根本没时间来应付姚襄这种小猫小狗,人家的目光现在全在桓温这里。

于是姚襄立刻就溜号了,几乎是在得到消息的当天夜里,就撤的干干净净。

姚襄逃跑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与其说是逃跑,倒不如说是出击洛阳更贴切些,他要赶在桓温攻下洛阳以前,先拿下那里,然后再伺机行动。

比如打不过了以后,向关中苻家投降,向慕容家称臣等等,到时候好死不如赖活着,总比现在被桓温碾碎要好得多。

窦韬的心情,跟谢玄的心情有些类似,当他知道姚襄跑了以后,就立刻带着大军从容的来到许昌,占领了这座破败的城池。

佯攻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占领,没有打过一仗,没有杀过一个敌人的窦韬,心情是微妙而崩溃的。

说达到目的吧,好像又差点什么,说输了呢,似乎也不是,这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很难形容。

窦韬的郁闷没有持续很久,一周以后,苏道质就带着三千大军跟他汇合,与此同在的还有苏家堡的一些妇孺。

“苏先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直到现在,窦韬都是云里雾里,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苏家堡崛起的速度……好像有点太快了。他看到羽扇纶巾的苏道质,眼中带着钦佩。

这位先生的才能只能用惊为天人来形容。

毕竟他还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都是赵川在指挥。

“不忙不忙,你让大伙们都修整一下,注意侦查就好了,我预计近期没有什么大战了。”

苏道质笑眯眯的打发满是疑惑的窦韬走了,心里喜滋滋的。

最近他的名声已经到了天上,再也没有人质疑他这两晋诸葛亮的名头,如果不是桓温知道这一切是赵川在背后策划,一定会派人来请苏道质当军师。

很好,就是这种感觉,就让掌声再热烈一点!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多少时刻能闪光?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不当咸鱼吗?

这位苏家堡的中年大叔已经入


状态提示:第三章 跑得飞快--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